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释
民之饥:人们遭受饥荒
上:统治者
食税:吞吃赋税;
有为:有所作为,强加妄为,引申为繁苛之政。
轻死:把死看的很轻
求生之厚:指统治者奉养过于奢靡,以至于民不聊生。
无以生为:不因为生活而妄为的,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贵生:过于重视生活享受。
译文
人民陷于饥荒,因为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所以人们陷入饥荒。
人民所以难治理,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所以才能以治理。
人民把死亡看的很轻,因为统治者过于奢靡以至于民不聊生,所以人们觉得死亡不算什么。
不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比那些过分追求生活的人高明多了。
笔记
做为统治者,因为过度追求生活享受而不惜与民争,古时人民生活困苦主要因素便是战争与赋税,两者皆是有为的体现。因此人们因饥饿困苦而对其不满,生存都这样及其困苦了,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秦朝统一后,修长城,建兵马俑,从全局来看是及其宏大历史壮举,但生存于当时的人还不是被赋税、徭役所压榨、剥削。主要还是违背了天道自然的规律,过于强横的统治,是不知足的表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端与过失都因贪婪而招来的。“无以生为”是对“求生之厚”的否定,是去甚、去奢、去泰的表现,削弱极端的,才能使整体维持平衡的状态。
做为一个个体,虽不能保证可以做到无为、知足、不争,但也要长期性的自我调和;人的状态很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时常性的情绪不高涨,因为一些因素而有些焦躁不安,时间久了就变得萎靡不振;又或是忽然打了鸡血一般,热衷于某种兴奋的状态中,逐渐又会演变为上一种状态;两种极端的均不可取,太过强烈的都很短暂,正应了那句“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所以通篇《道德经》都在以辩证的形式来推崇这去除极端的、强弱均衡的中正平和状态;
今日忽然醒悟,继续这样颓废的态势并其实不能改变什么,反而徒增烦恼;倒不如“搓其锐,解其纷”,重新找回那种情绪自由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