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具备和孩子畅聊的能力,还要具备和孩子成长相匹配的陪伴能力。
家长善于用提问和孩子进行交流时,一般交流都比较顺畅。
比如看到孩子乱扔衣服,问孩子,脏衣服需要放在哪儿呢?
妹妹想玩你的玩具,你愿意分享哪些玩具给她呢?
钢琴课是七点,现在六点了,出发前你怎么安排你的时间呢?
离睡觉还有一个半小时,你打算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呀?
还有五分钟就要出发了,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手机是你自己来关还是妈妈来关呢?
听起来这是不是比命令式的句式让孩子感觉好?
从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当你问他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这些事儿是“我的事儿”而不是父母的事,自己有自主权。否则你天天在那指挥,安排,时间一长孩子就觉得这些事儿是家长的事儿。而且你提问时,才会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从大脑原理来分析,当大脑听到问题的时候是放松的,而听到命令时大脑是紧张的。所以提问的能力是做父母的具备的一项能力。
同时家长要清晰的是,孩子的年龄越小的时候,需要的是保姆型父母,父母要照顾好;3到6岁需要的是叫做陪伴型父母,要陪伴好;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要做教练型家长,做孩子的教练;然后到了初高中,父母要做导师型家长,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要求我们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心理需求的变化,当他成长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能力也得成长。
就是孩子长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得长,这样我们才能匹配孩子的成长。你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是,孩子长你没长。
孩子0到3岁,你是保姆型父母,你每天关心孩子吃什么呀,穿什么呀。然后后来孩子就上了小学,你天天还寻思吃什么穿什么,你还保姆型父母,那行吗?他都需要教练了,你还是保姆,他该烦了。
再然后到了初高中他都需要导师了,比如说青春期的交友烦恼啊,恋爱冲动啊,男女朋友啊,情绪冲动啊,人际关系啊,跟老师和同学的这种关系啊,对于学涯规划啊,到底是呃考试的那些情绪,你能不能处理呀,然后选什么行业呀,然后怎么考试,怎么升学呀?所有这些需要导师型父母的时候,你还是保姆,你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时,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孩子成长,我们也得成长,能和孩子的需求匹配上,孩子需要导师的时候,我们得能跟得上。
很多家长所有遇到的教育问题是,孩子在长,你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很低级的,所以不匹配。
比如当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不开口,首先是因为你俩的信任关系还没有建立好,所以你先修复一下你俩的关系,提升孩子对你的信任度。第二个就是学会倾听。然后学会提问, 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跟你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