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需求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有追求快乐的需求,然而太过于放纵而一心只追求快乐,不能忍受一点沮丧,过度沉迷于享乐,将会给将来成人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因为承认的世界是公平的,没有人会一直满足你的所有需求。而且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暂时抑制自己的欲望才能维持或者得到长久的快乐。比如,我们需要抵制住美食呢诱惑,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体型的良好。
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而以快乐为原则的就是本我的需求,需要被满足,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受约束地,毫无选择地被满足,它需要受自我的控制和调节。
如果孩子的快乐需求被过分的管制和打压,可能会导致孩子要么屈从于父母的管制而形成反对享受,强制生活的人生信条;也可能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作对,而变得缺乏纪律,过度沉溺与享乐。
所以该玩耍的年纪还是要玩耍,否则,在该玩的时候不让玩,可能导致孩子一生生活无趣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又或者一生都在弥补那段缺失的玩耍岁月。
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对认知度的需求是与生俱来就有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会更多的需要外界的肯定,也就是他对外界认知度的需求比较强烈。相反,自我价值高的人,对外界认知度的需求则相对较少。
孩子通过照料者的行为和态度来辨认自己是否受欢迎,是否有价值,自己是“好”还是“不好”,就像镜子反射一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史纳屈称这一过程我“镜像自我感知”。
自我反思
两个例子:
例子一:
高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有过这样一种状态:每次玩耍后就会很自责,觉得自己怎么可以如此贪玩而不抓紧时间学习,严重的自责心理,让我开始更加的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将来肯定考不上大学。而每次都经不住玩耍的诱惑,玩耍的时候想着学习,学习的时候又想着玩,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导致我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都提不上去。
这其实,是一种矛盾心理,我不接纳自己贪玩的一面,又无法完全控制自己不讨厌。我无法平衡自己追求快乐(本我)的需求以及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超我)之间的矛盾,所以导致自己痛苦不堪又两方失利。
例子二:
我会对夸奖过我的人印象深刻,并能够清楚地你得对方夸我什么。就算当时觉得对方只是客气或者觉得对方有些夸张,自己也矢口否认,可是,我的内心其实是愉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