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与个人随想 Ⅰ

作者: 晓樵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10:54 被阅读53次

    首先,吴军的《智能时代》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无论是对于互联网的普通从业者还是其他行业的人们来说,都能一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到底有可能对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改变。短期的情况很难判断,但长期的趋势应该是相对好预测的。所以无论是什么背景的从业人员,大概对将来 5 -15年这个跨度的未来有个预期,还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且吴军的书在文字上也挺吸引人的。当然这也不可避免有时候让人感觉不太过瘾,有些地方出于种种原因也稍微有些点到即止。所以豆瓣有人评价说像个大号的公众号文章,这也在所难免,但绝对瑕不掩瑜。

    下面写一写一些感触和思考

    1. 首先是 “因果” 与 “相关”的区别:

    因果与相关的区别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说的是到底什么因素会引起癌症,有人说也许是烟熏食品,也许是不健康的作息,也许是被污染的环境。但我的理解,这些其实都只能说“相关”,而不能说“因果”。如果只是概率上相关性高就是因果的话,那么年纪越大的人,得癌症的概率也越高。那可以说年龄与得癌症有因果关系么?显然不能。而很多时候,有人会故意混淆相关与因果的关系:例如有人宣传,某某地是长寿村,那里的人都喝某种酸奶,隐含的想说明喝这种酸奶可以长寿。这是因果么?(如果没有别的例证)并不是,这只是一种相关。也许是此地的水质较好,使得这里的人们普遍长寿,同时这种水也适宜生产某种酸奶。

    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书里还提到了美国香烟诉讼的例子。在读到这个例子之前,我认为香烟致癌,这不是板上钉钉的因果关系么?统计规律这么明显。然而烟厂律师的理由也是让人感叹:“也许是爱吸烟的人本身有一种爱吸烟的基因,而这种基因也与癌症相关。” 如果硬要找因果关系的话,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在大数据的时代,可以更多的关注相关性,就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了。

    2.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是与现实世界最接近的部分。也许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只是科技界或者工业界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我想说,也许人工智能对你的影响明天并感受不到,明年也感受不到,但一定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怎么世界好像和x年前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这个x一定不很大。举个例子:Uber 和 滴滴打车。

    文章里写到未来的很多行业都将是 旧行业 + 人工智能(大数据)= 新行业,例如记者(写稿机器人),制造业(智能制造),医疗、律师等。

    而书里提到“要争做2%的人,剩下的人都会被淘汰”。

    对于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社会贫富水平在继续分化,无论在中国和在美国,财富都在变的越来越集中。在美国,2016年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与1999年相比竟然是下降的。这实在是让人感到震惊的数据。在中国,因为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政策,大家的收入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如果要说贫富差距在减小,恐怕也很与大部分人的感知相违背。

    另一方面的理解就是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发展,这种分化将会加速。其实回想历史,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农耕时代,几乎所有全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只和家族成员的体力和简单工具相关。这里的生产力水平最多相差不过几倍。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拥有现代工具的人和只有农耕时代工具的工具的人的生产力水平可能就相差了几十几百倍之多。那到了后信息时代 智能时代,是否能掌握 使用 甚至开发智能时代的工具(AI&big data),显然会带来更大的分化。

    吴军的观点是,这是会对98%的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不是如同我们固有的感受一样,生活总是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并不只是因为工业化。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于非洲人民来说,其实他们现在的幸福程度不一定能超过50年前。只有掌握了现代化技术的这一群人享受了红利。

    随着工业化,大批从事传统生产的人失业(纺织、手工艺人等各种),他们在一定的培训后就转成了产业工人。后来产业工人的需求量也开始减少,有许多人就转向了服务业。那么如果人工智能在未来的5-10年快速发展,现在某些岗位的从业人员会怎么转型?”转型“ 简单二字其实背后对个人 家庭 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

    回到个人而言,如果可能,尽量的去拥抱这一次变化:)提早的思考一下,哪些行业会消失 哪些行业会崛起 哪些行业又会新产生机会。

    3. 无隐私的社会&被机器影响乃至控制的社会

    其实与20年前相比,我们的个人隐私已经很大量的提供给了各种服务提供方。很多讲个性化推荐的文章和书喜欢举一个 xx比你爸爸更懂你的故事,讲的是几年前,美国的一个零售商根据一个人的购买行为数据预测一个年轻的女孩怀孕了,从而给她推荐尿布等商品。被蒙在鼓里的爸爸还来找商家抱怨,最终却发现商家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这在当年也许只是一个个例,然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定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有某种superpower,他掌握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所有行为数据,那他是不是比爸妈更了解我们?甚至有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手环里有我们的实时心率,手机上记录了我们每时每刻的轨迹(基站 GPS),短信 微信 邮件 电话,在餐馆 信用卡 支付宝消费,在线上JD tmall购买就更不用说了。这个superpower想预测你下一步的行为,有太大的难度么?有什么近未来的科技不可逾越的难点的么?几乎没有。能限制这个superpower的只有法规和现实情况了。只要人们越来越多的融入线上生活,出现预测之神已经不远。

    而对于预测之神,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不就是给我推荐推荐电影和商品么?你觉得拥有这样能力的人或者组织会停留在这个程度么?有了预测的能力下一步也许就是影响人们的决定。其实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排序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你的购买决策,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举个例子: 现在很多人开车 哪怕路线完全了解,也会跟着导航走,因为导航会根据实时路况找到最空的路(确实已经有明显成效)。那么如果有一天导航背后的算法认为你们这10辆车绕绕远路,可以让其他100辆车更快的到达目的地,从而给你推荐了一条远路呢?怎么样,是不是想到 了那个铁路岔道工的艰难抉择(注:就是哪个铁路岔道工发现一辆火车开来的原路上有3个小朋友 而如果他让火车改道的话 另一条路上也有一个小朋友,那他该怎么选择呢)?如果背后的算法开始这样真实的影响人们的决定,会发生什么?

    最后推荐一部英剧 黑镜 Blackmirror,这是一部近未来的科幻剧,有几集里面就探讨了当我们进入了彻底的实时在线 无隐私的时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而且大多数这样的事情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其实例如 复仇者联盟等之类的电影里,反派已不仅仅是拥有巨大能量和破坏力的人,而是掌握了所有人隐私和行为数据并拥有超强智能的一方。

    未来会发生什么还是很难想象,但一定是更快速的变化,拭目以待。

    下一篇会谈谈 对 熵的概念 和如何转换到数据的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时代》与个人随想 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q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