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沈章明教授的讲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沈老师从识字教学谈起,先出示一组汉字“相、休、東、杲、杳”,观看发现,这一组汉字中都有“木”字,追溯字源,可见我们的祖先最初就生活在丛林中,所以很多汉字都和树木有关。例如“相”字,为什么右边的眼睛是竖着的呢?沈老师说“相”字的本义是观察,瞭望,古人要想保护别人,先要保护自己,所以是躲在树后面观察。同样,“休”字是一个无所用心的人站在树边,就是休息。“東”字是日上树中,太阳从东边升起。“杲”字是明亮的意思,日在树上边是最明亮的时候。“杳”字是漆黑的意思,太阳在树下面了,天就黑了。可见,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经过琢磨的,思考的,那么,我们老师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可曾追溯字源,帮助孩子们理解汉字本身的意义呢?我们大多数老师是教孩子们掌握汉字的读音,结构,会组词,会运用,至于汉字的本义很少给学生讲得清。于是就有了识字教学的三重境界:一、按照课本和教参来教识字;二、打破课本,寻找汉字的组字规律,学会比较,学会挖掘,追潮字源,将使识字课更加生动有趣,融入生活。三、教会学生简单的识字规律,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觉识字,自己去钻研中国汉字,领略中华文化。

识字教学是这样,管理学生同样也有三重境界:一、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哪些孩子学习很好,哪些孩子学习不好;哪些孩子学习很轻松,哪些孩子学习很吃力;哪些孩子可以自觉学习,自我约束;哪些孩子不会自觉学习,管不住自己等等,要大致了解。二、关注个体,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研究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为什么会上课打瞌睡?为什么会去拿别人的东西……要一一调查仔细,好对症下药。三、这些工作都完成了,还要再回归学生,整体把握,通过激励、表扬、批评、竞争等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不停地去努力,去学习!有一句话说得好:“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那么,语文教学不等于教知识,教课本,更应该注重方法,关注过程,激发情趣,融入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语文教学三境界:一是只会教书;二是教学生;三是教学生学。
再结合布鲁纳的教育三个阶段:一、动作特征;二、图象表征;三、符号表征。结合小学生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构建呢?首先,应该给学生整体观,学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多运用肢体语言。其次,我们要关注局部?多运用图形、真相。这个字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为什么这样修改较合适?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阅读理解方法,写作交流的方法等等。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职业能力等。最后,至于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还要源于学生的思考与努力,源于学生的认知与探索。


语文源于生活,融入生活,我们一定要把它们合为一体,学好语文,学会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