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个技巧,快速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让你说话头头是道

5个技巧,快速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让你说话头头是道

作者: 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 | 来源:发表于2022-04-01 10:10 被阅读0次

    我做了十年数据分析,见过985硕士毕业生因为没有思维框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见过职场老鸟逻辑不清晰导致犯错,所以准备谈谈我是如何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从而让别人觉得我逻辑严谨。

    此处以数据分析为例,但是可以适用很多方面。

    1、说事实,而不是观点

    第一个要训练的思维方式便是:只说事实,不说观点。

    事实和观点这两个名词看起来区别很大。但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将两者混淆。

    比如说你的同事告诉你:最近的转化率大幅下降。这句话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呢?很显然这句话是观点。究竟下降多少算大幅下降?也许你认为的大幅下降在我看来变化并不大。

    那么如果他说:转化率下降了。

    这句话是事实还是观点呢?这句话看起来已经非常像事实了,但是实际上它依然属于观点。

    有这样一种情况,转化率在短期内它看起来是下降的,但是你站在宏观的层面上,以月为单位甚至以年为单位,它是它是上涨的,那么你究竟说他是上涨还是下跌呢

    那么什么是事实?

    周一到周三的转化率持续下降,周三相比周一已经下跌了5%。

    这句话就是事实,这句话不同的人都能理解,不会出现歧义。

    只有分清楚观点和事实才有继续分析的可能性。因为观点的沟通会出现误差,而事实则不会。如果我们用观点进行沟通,自然会出现大量的误解。

    2、用客观标准代替主观判断

    但是单纯只有数据,对业务问题的分析没有什么帮助,毕竟我们得知道这个数据到底带来了哪些业务信息,所以最后事实还是要归纳成“观点”。

    想要解读出观点,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标准

    标准怎么找?

    可以是老板定的标准,看数据是否符合老板心中的标准。虽然这也是拍脑袋,不过老板毕竟是老板,他们心中有些战略构想是建立在某些条件满足的基础上的。

    可以看行业和竞品的平均标准,看数据下降是否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看企业过去的平均水平,可以在历史数据中找到类似场景下的数据情况,和自己的过去对比。

    然后我们通过数据和这些标准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观点。

    比如我们可以分析每周的情况,看历史上是否存在这一的趋势,平均下跌是多少?如果历史上每周三都会下跌,平均下跌7%,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目前数据比较正常,没有问题。

    这样得出的结论全都是客观的,如果你不找标准,而用主观判断数据的好坏,那么不同部门的人会沟(shuai)通(guo)很久。

    3、不预设立场

    人们总是习惯于通过自己的现存经验和知识去判断未知事物,这种预设立场的思维在原始人的时代很有价值,其优势在于:不浪费宝贵的能量,快速决断,避免因为低效决断而错失机会

    在数据分析的场景下,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找出真实原因。此时这种预设立场的决断方式会造成许多错误,因为现有经验和知识在应对未知事物时是不足的,是有偏差的。

    如果出现了业务问题,关联的业务方往往预设一个立场:这事没有看起来那么糟,或者这事和我没关系。

    比如转化率下降了,业务方的反应往往是这个数据下降肯定跟自己无关

    自己的运营活动明明做的很成功,转化率下降一定是行业因素、用户质量等等其他因素导致的。于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们顺着这个预设的前提,找到一些相关的证据来解释转化率下降的现实。

    实际上,想要证明一个观点,只要你肯去找,不管观点多么荒谬,总能找到支持你的理由。不仅辛普森悖论这种统计学的把戏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使最简单的“真话不全说”的方法,也能达到这种目的。

    比如,我说个比较荒诞的例子:比如中国男足,想要把男足描述成世界强队行不行?当然行。

    1.哥斯达黎加是世界杯史上为数不多能够战胜中国队的国家

    2.即使是巴西队这样的世界强队也仅战胜过中国队一次

    3.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中国队在世界杯正赛上不败纪录已经延续12年

    4.纵观漫长的世界杯史,中国队也仅输过三次

    5.中国队从未在世界杯点球大战中失利过

    6.中国队在领先的情况下从未丢过球

    你看,只要你想证明一件事,总能找出一些证据。所以,预设立场再去找证据是一件相当不靠谱的事

    数据分析部门一般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这样可以确保数据分析师没有业绩压力,分析具有独立性。因为数据分析的独立性,所以最终问题究竟是在产品上、运营上或者市场上,数据分析师不会有明显的偏向,只认客观数据。

    但是假设验证和预设立场不同。

    预设立场,是要找到证据来证明猜想,一个数据不行,那就换另一个数据。直到能证明这个观点为止。

    而验证假设,则是事先规划验证这个假设需要的数据。如果数据最终不符合假设,那么就抛弃这个假设。

    好的数据分析师,能够根据客观数据,随时抛弃旧的假设,并建立新的假设。

    抛弃固有的思维定式,这是非常反人性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数据分析需要专业训练的原因。

    4、演绎而不是归纳

    逻辑思维方法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从结果找原因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观察很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然后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

    但是我们一般不可能观察到这个事物的所有样本。所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确定正确性的。

    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在一个火鸡饲养场里,一只火鸡发现,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点钟,主人都会准时出现,并给它喂食。

    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惊天大定律:“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

    时间来到圣诞节的前一天,上午9点,主人又一次准时出现,但是这一次,主人带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把它变成了食物….

    这个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一个问题,被称为「罗素的火鸡」,用来讽刺那些归纳主义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

    比如一月到三月的成交金额连续上升,初级分析师往往会说:成交金额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预计交易金额在四月份也会上升。

    这是典型的归纳法思维:因为过去是这样的,所以未来应该也会继续这样。这和那只火鸡的思维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而且这和没分析一样,你把数据丢给业务方,他们也能看出目前呈现上涨的趋势。如果想要做好数据分析,就不能滥用归纳法,这点依然很反人性。

    那我们用演绎法,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呢?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从原因找结果的方法。

    要想预测四月份的成交金额会如何,首先需要分析前三个月的成交金额为什么会上涨?当时的背景是什么?上涨需要哪些条件?四月份的这些条件是否依然存在?如果维持成交金额上涨的条件不变,我们才能说四月份会继续延续这种上涨的势头。

    经过演绎法推理的结论才是合理的,而且我们通过深挖找出了内部的原因,这才是业务人员想要知道的。

    数据分析的价值就体现在这。

    5、会懂的找出背后的逻辑

    数据分析师是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训练,但我们自己做好还不够,我们的工作必需和业务方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

    但是很多业务人员没有考虑清楚就跑来沟通,他们的需求可能充满了逻辑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帮对方理清思路,找出对方表述背后的逻辑。

    数据分析师往往会听到业务方这样问:本周的转化率相比上周已经下降了5%,怎么办?这句话听起来感觉没什么问题,实际上逻辑并不是特别严密。

    首先,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很好地表达了事实,值得表扬。如果前半句是一个观点,我们还要先找到事实。

    但是这句话的后半句有问题,后半句的“怎么办”,放在这个语境中,潜台词其实是这样的:

    本周转化率相比上周下降了5%

    这是个不好的情况

    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办?

    相比最开始的表述,我们分析出这句话中间出现了两个衍生的问题。

    问题1:转化率下降5%真的是不好的情况吗?

    这就涉及到了标准了,之前提到了我们要找到一个客观标准,通过标准解决出数据的业务含义。因此我们首先要协助业务方找到一个标准。

    问题2:如果数据表现真的不好,那么这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一定。商业世界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在同一时刻,永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必然有轻重缓急之分。

    那么凭什么要先解决转化率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引流的问题、留存的问题、活跃度的问题?

    数据分析师必须了解企业当前的战略方向,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重要的方向上。

    如果上面这两个隐藏的问题不想清楚,就开始分析怎么办,那么这类分析师的工作往往会费力不讨好,做很多低绩效的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个技巧,快速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让你说话头头是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ta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