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共5章)
11.20
今天看第四章——第五项修炼的微妙法则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
(1.习惯用自己惯有的解决方案去处理新问题
2.因为在系统中解决第一个问题和承接新问题者常不是同一人)
·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
补偿性回馈(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创造的利益)
在错误的方向努力只会越走越远
·渐糟之前先渐好
滞延
错误的干预措施短期可能效果良好,最后还是会崩溃
·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
·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
·欲速则不达
·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
·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11.21
今天看的第五章——新眼睛看世界 中的一部分。这一章主要是描述系统思维的一些工具方法,然后我看了第一个工具——如何描述系统图。教我们怎样从线形思维转变成环形思维,看到事情发生的整个动态过程。这就要掌握“反馈”的概念啦。事情并非线性发生的,会受到不止一个方向的影响。
11.22
今天看第五章第二个工具箱——如何描述增强环路
增强环路类似于生理里面的“正反馈”。事情会越来越好或差,直至达到一个极限。
一个调节或追求稳定的系统会自我修正,以维持某些目标。所以要清楚我们所处的系统,它的调节反馈是趋向你所期望还是拒绝的方向。
11.23
今天看第五章第三个工具箱——如何描述调节环路?
在看了标题之后,我想调节环路和增强环路有什么区别呢?仔细看对这一环路的描述,如果理解没错的话应该是增强环路属于调节环路,是调节环路的特殊表现。
这两个环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间滞延。结果都不立即显现的,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环路。
11.24
今天看第五章第四个工具箱——如何描述时间滞延
时间滞延的教训是:未经思考的积极行动,常产生相反的结果,它会产生不稳定与震荡,使你无法很快趋近目标。
至此,第五章终于看完了~这一章主要描述了一个动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依次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时间长短的影响。
11.25
今天看第六章——以简驭繁的智慧,感觉好难ヽ(•̀ω•́ )ゝ慢慢啃
这一章讲了两个系统基模。
前一章系统思考里面提到的概念是这一章的基础。而这一章的基础又涵盖了大多数生活中的问题。其实这相当于是告诉我们一种模式,让我们学会辨认处理。把系统基模作为思考的一部分,能灵活运用后,再举一反三创造出自己的基模。
11.26
今天看第六章第一个系统基模——成长上限。
当我们处在增强环路时如果成长变缓甚至停止,并不意味着没有进步的空间了。此时要检视自己所处的环路中,是哪一个点触发了调节环路的调定点,让我们的成长从快转慢。发现并除掉~
其实此时就是成长的大好时机,突破这个点又是一次新的质变,达到一个新的平台了。
11.27
今天看第六章第二个系统基模——舍本逐末
所谓舍本逐末就是当问题来时只采取立竿见影的行动,却治标不治本,忽视或者因为畏难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源。
其中最严重的后果"目标腐蚀"真是直击我的痛点啊。当制定的目标与现实有差距,会产生两种压力:改善现状或降低目标。我不就是在一次次的目标中败下阵来了么,然后还安慰自己,冠上各种非自身因素开脱。
11.28
今天看的第六章附录
附录收录了九个系统基模模型,一一给出情境分析和实例。
1.反应迟缓的调节环路(时间滞延)(应对这种系统不能立即行动过度反应)
2.成长上限(除去或减弱限制的来源)
3.舍本逐末(找出根本解)
4.目标侵蚀(与舍本逐末类似,有可能降低标准——坚持目标)
5.恶性竞争(将对手的目标也纳入自己的决策考量制造双赢局面)
6.富者愈富(资源分配应该重视整体均衡发展)
7.共同悲剧(资源滥用——教育、自我管制或设置调节机制管理公共资源)
8.饮鸩止渴(关注长期焦点也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
9.成长与投资不足(坚持远景和关键绩效标准的衡量,评估目前资源能否支持未来的潜在需求)
11.29
今天看第七章——纵观全局掌握重点
这一章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一家公司失败的原因,套用两个基模引出了一个新的复杂基模——成长与投资不足。并指出目标侵蚀与投资不足是绝大部分美国产业(应该也是世界范围内)问题的核心。
11.30
今天看第八章——见树又见林的艺术
第八章和第七章一样,都是通过一个实例,把系统基模套入其中,分析公司失败的原因,指出真正的"杠杆解"在哪里。
第二部分关于系统思考看完了。作者提到很多调节环路和系统基模,有一些其实是重复的,侧重点不同。
重新浏览了读书笔记,有点不知所云了。确实自己有点看不明白,一是例子都是和公司有关,一是自己从来没有运用过相关理论,一是暂时还没有很强烈的问题需求来用本书的理论去解决。先通读一遍后,再梳理要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