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姑苏晚报》的副刊编辑褚馨老师发我微信:
金老师好呀晚上打扰了,忽然有个主意,您可否也每周写个家常菜栏目给我们用用?每周可结合时令,突出一个特点(比如这个礼拜的野货)
随之发来的,是一篇石磊老师的链接《家常菜颂歌》。
太太党人石磊老师的公众号,我每篇都看,这篇自然也没有错过。
1938年周瘦鹃先生主持《申报》副刊的时候,副刊上有一个王牌专栏“华英女士的一星期经济菜单”。
这个专栏由华英女士独自写了足足四年,每周一刊出的时候,《申报》销量都猛增,很多主妇,甚至小饭馆、包饭作,都拿着华英女士的这份一星期经济菜单,依样画葫芦安排一个礼拜的饭菜。
石磊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华英女士写的一星期菜单,家庭主妇口吻,每日四菜,两荤两素,供应八口之家的家庭饮食。那种贤妻良母的温婉,小门小户的精打细算,每个礼拜应时应节的不时不食,以及挖空心思地翻花样,如今重温起来,真真动人肺腑。
这段故事,公众号《山河小岁月》的阿舒也写过,更为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我就不展开细数了。在这里,只是抛出这个梗,重点讲述我的故事。
褚馨老师要求我也按照这个路数,每周写一篇家常菜文章。
我讲,我还真的每天给自己开菜单,这样下班回家烧菜就从容了。
褚馨老师马上讲:太好了,一言为定!
这是约我开专栏了?这个讲起来每周只是一篇,如果天长日久当个生意经,也是不小的压力。我讲,让我明天先整理几篇看看。最近的这篇《野货》(幸福是一种能力,买小菜也是)就算第一篇吧!
褚馨老师讲:野货明天见报。不急不急。
第二天,《幸福是一种能力》见报了。按照褚馨老师的要求,去公众号开了白名单,这篇文章又上了一回晚报的公众号《吴门桥茶馆》。
答应了褚馨老师的事情不能忘,昨天一天,倒是认认真真,把简书好好搜索了一遍。重点是把和美食搭边的文章整理出来。无论是买小菜、烧小菜、吃小菜、反正,只要是和吃搭边的文章,适用的,先移出来再说。
只是抽空初略整理了一下,最近一段日子的简书中,这类适用的文章就有32篇。顿觉底气十足。手里有了存货,只许修改润色,这些都可以交作业的。
有空再去前翻,凑个54篇,发上一年54个星期,完全不成问题。这样一想,顿时心中坦然。
然后再仔细一想,我也实在是太懒了,博客就不说了,转战简书,坚持日更也好几年了,就只当流水账写的日记,为啥就不再做进一步的工作,修改润色,整理成文。投稿发稿是有稿费的,再讲,也是一个留存和纪念。
这个事情,其实一直都是想要做的,但是也一直没有做。要不是褚馨老师来约稿,这个工作还是不会开展的。
当然,攒了那么久的文章,要全部翻一遍,工作量是真的巨大。但是,存货再利用,还做了存档,当然是两全其美又有意义的事情,这个事情绝对是值得做的。
我一直讲的,很多时候,看似是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