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喜欢写这种网文,但是无意中浏览到一则关于外卖的新闻,是着这样的:春风和煦微微扬起河边嫩绿的柳枝,窗外的小雨拍落在地上,用淅沥的歌声向我们诉说着是一个平和慵懒的午后。然而这不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某在校学生因食用外卖食物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个重锤心灵的故事。
更加遗憾的是,经警方调查,这个外卖商家就是一个封闭的黑作坊,没有卫生和营业许可,没有厨房,没有餐桌,工人用已经发黑,发臭的水洗菜洗碗,有的仅仅是一间脏臭的屋子。更加更加遗憾的是这是某平台的五星商家。这是一个黑暗的故事。
青春芳华,故事刚刚开场却草草闭幕,只是,你本可以人生如歌。
我查了一些外卖的一些相关资讯,第三方机构艾瑞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外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7000亿。“饿了么”外卖APP也发布了相关数据,中国市场用户已经达到6亿人。在线消费外卖每周三次以上的比例高达63%。
可以这么说,外卖已经成为我们常规的消费和餐饮方式了。然而外卖出现的问题却绝非仅仅一次,反而是屡见不鲜。
我还查到这样一则资讯:九莲庄是杭州的一个城中村,大量的白领供职于这周围光鲜亮丽的写字楼。这个村子便有大量的外卖餐厅,说这是餐厅,其实根本不是。这些餐馆只是用来送外卖的。点外卖的食客从平台看到这家餐馆光鲜亮丽,厨房干净,但其实这些照片都是假的。
其中曝光的一家是这样的:餐厅开在二楼,采光很差,隔壁便是公厕,是蚊虫的海天盛筵。为了方便餐馆直通了一根水管到公厕用来烧汤做饭。被曝光后记者是这样描述:“掀开门帘,一股呛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一个不足十平方的小房间,满是油渍,食材随意堆放在湿漉漉的地板上。夫妻两人正紧张的忙碌着,男子光着膀子炒菜,汗流浃背,女子正把几个饭菜装盒,准备外送。”。其实还没完,只是我不想在写了。
外卖,一场虚假的海天盛筵我一个做餐饮的老大哥曾给我举过一个例子,店里外卖两个肉夹馍,应该是16块钱,但实际结算却只剩了6块多钱。外卖订单是不赚钱的,抛去满减,平台扣点,这一单根本赚不到钱,如果是新用户这一单还要赔掉一半多,这样的平台对餐厅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保证利润就只能从运营成本,产品成本下手。也有很多人看到了外卖这个庞然大物,于是就产生了经营于廉价小区,使用劣质食材的外卖商家。
繁荣的外卖市场,也推动了打包盒的生产企业的繁荣。于是各种打包袋,打包盒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垃圾之中。有的人说这种白色的垃圾正在毁掉环境毁掉我们,也有的人说外卖垃圾只占我们生活垃圾的极小一部分,也仅仅是为我们多彩的生活垃圾锦上添花。我不知道我们生活垃圾的现状是怎么样的,这部分外卖垃圾能占到的极小一部分是多小。不妨我们想象一下,全国6亿的用户,平均每周2次外卖,一次外卖一个打包盒,一个打包袋,一双筷子,那么一周产生36亿件垃圾,这么多又需要多大的场地处理呢?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带给我们对于环境的思考不是治理,而是维护。
外卖,一场虚假的海天盛筵每天在各写字楼,各高校(目前许多高校已禁止外卖),都有大量美味的食物送到我们手中,着各色衣服的骑手们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将食物送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爱称他们“外卖小哥”。我们在享受了这种外卖的便捷,享受食物带给我们美好的味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思考这种便捷是否让我们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外卖,一场虚假的海天盛筵外卖就是一场虚假的繁荣。对入驻商家没有审核的基本要求,为了构建这种虚假的盛世繁荣,任何商家都可入驻,甚至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许可证。可叹的是我们正愿意参与这种虚假的繁荣,浮夸的资本市场,绝不会拿几十亿研发技术,研发芯片,却钟情于外卖单车这中虚假的繁荣。
知乎曾发起调查:为什么我们习惯了外卖?
得票是最高的答案很简单:懒。
明明楼下就有各种餐厅,明明下班会路过超市,明明冰箱中有生菜蔬果。这种明明就,我想我们已经想到了各种理由来回答了。明明我们可以做的很好,却总是习惯借口。
在我常去的健身房有这样一幅字画:有一种痛苦,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外卖,一场虚假的海天盛筵我本可以饮金馔玉,我本可以运动健身;我本可以茶禅书香,我本可以碧草晴径;我本可以放声高歌,我本可以为爱痴狂;我本可以放飞梦想,我本可以价值自我;我本可以青春起舞,人生如歌。
太多的我本可以,却遗憾成为我们要努力实现的东西。
外卖本不可以如此繁荣,你我也本可以善待自己,善待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