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忍”字了得
文/唐敏
“忍”字心上一把刀,万事“忍”为上。
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忍耐是一件让人十分难受的事情,可它却是对一个人智慧和毅力的考验,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能力。有多少人因为遇事没有忍耐度,而把事情搞砸甚至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可见得一个“忍”字是何其重要。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做到忍耐,才可以什么都能做到。因为有忍才能殷勤精力,才会有进步。只有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担一切痛苦,而在痛时不觉痛,苦时不觉苦,自觉忍耐的力量可以应付一切。
比如在生意场上,要有一颗包容大度且具有忍让之心,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忍”在事业路上能披荆斩棘,能让你一帆风顺,让你变得更加谦卑大度。
比如在夫妻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理解包容,家庭才会和睦;生活中不去抱怨,多点宽容、理解,才能家和万事兴。
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忍让是一个人心灵的最美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忍让别人是对他人的理解,是一种难得的大度;忍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或物的包容和接纳。
记得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有关“仁义胡同”的故事:
大清康熙年间,曹姓在丰润县城是第一大户,为了垒一堵墙,和隔壁老谷家打了架。谷家说曹家多占了谷家的一尺宅基地,曹家说自古以来就是曹家的。两家互不相让,争持不下,同时告到衙门。县官一看是这两家,知道是刺儿头不好剃,因为两家在京都有做官的。自己一个七品芝麻官,想管无法管,想断不敢断。无奈使了个缓兵之计,说:“眼下我公事太忙,过个半月十天的再给你们断吧。”曹谷两家没办法,也只好各自回家听传。
县官回到后堂,急忙给在京为官的曹大人和谷大人分别写了书信,请求各自出面调停调停。
曹大人接到书信后心想:“我和谷大人一朝为官,又是同乡,为了一尺墙伤了两家的和气也太寒碜了。”因此急忙提笔给家中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千里捎书一尺墙,让给他人奈何方?万里长城依然在,如今却无秦始皇。”御史谷大人也给家中写了应该“礼让”的书信。
两家接到书信后,不但不打架了,而且各自向里退让一尺,留出一条胡同,起名“仁义胡同”,供众人走路。
丰润县城几经变迁,可这条宽不过1米,长不过百尺的“仁义胡同”,至今还在城内西街保留着。
后来这个故事被我证实——确有此胡同——多年前曾偶然路过那里。
此故事并非只有我们老家丰润县有此传说,在全国各地就有好多种与之故事相近的版本流传。最为有名的是山东聊城的“仁义胡同”。听说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傅以渐——清朝的开国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可谓是一代名相,他的老家也有一条这样的“仁义胡同”因他的仁义之举而得名。后来康熙皇帝驻跸聊城,闻听此事,遂书“仁义胡同”四个大字以倡义举。
“忍”也需要学问的,不是盲目的。
正如弘一法师的应世原则上所讲:
学一分退让,讨一份便宜,
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
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悔。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凡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的人常常会逞一时之快,说出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我们在处世上最常被规劝的一句话。忍,乃是一种大智慧。因此,当遇事时千万要稳重,不要逞一时之快而坏了大事。忍是为了大局着想,为了长远利益做打算的一种方法。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忍成金”,它从某种意义上向我们道明了“忍”的意义和价值。
忍有助于缓解双方矛盾的冲突,能获得冷静、理智处理矛盾的机会。
“忍”有一利也有一弊。
忍固然重要,但忍气吞声不太好,有气理当发泄,气大反而伤身;真正的忍乃修心养性,根本不动气。
“忍”又像一把双刃刀,能忍一定要忍,但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则一定不能忍。
“忍”定要做到张弛有度才是!
——2020/7/27/晨
石岩磊老师拍照!哈哈,又中了一个大奖! ớ ₃ờ ớ ₃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