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4:亲人的孩子上一年级之后,学习不太跟得上,做作业思考时喜欢拔头发、眉毛、睫毛,最严重的时候把耳朵后面巴掌那么大的面积拔了个精光。后来自己的头发不拔了,有时会忍不住拔爸爸的胡子。爸爸没有耐心,把书都撕了。请问孩子是学习上有焦虑吗?孩子的母亲非常喜欢购物,锅买二十多个,差不多款的牛仔裤三十条,高跟鞋二三十双,买了不穿,在闲鱼网上二手卖掉。孩子的爸爸耐心不足,老是骂妈妈乱买东西。孩子是什么心理?爸爸这样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做丈夫的要怎么做?
曹泽能答:1、初步判断有学习上的焦虑
有的小孩子咬手指,有不停弄耳朵,弄鼻子,玩手指,这些都是焦虑的反应,焦虑它不单表现心里的状态,也会把这种担心通过一些肢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在孩子看来,他的作业特别多,也比较难,爸爸的态度也不好。孩子他生活在一种恐慌、害怕当中,他要分散很多的注意力来应对这种情绪,用在学习上的精力会少很多,他的学习也会跟不上,父母这种态度也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焦虑,当然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这中间本身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46962/19b74e5f714c0535.png)
2、小学一年级,重点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时候,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培养,而不是抓住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呈现出来。一二年级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好,他愿意去配合,上三、四年级,成绩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来,否则的话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案例中的父母,他是抓住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爸爸没耐心,会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害怕、紧张的感觉,甚至以后会讨厌学习,因为没有人在面对害怕的事情上,会把它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学习上的这种恐惧正在被培养,学习上的焦虑也在被慢慢放大,以后不喜欢学习,讨厌学习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3、爸爸撕书让孩子更恐慌与惧怕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类似的新闻,父母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出现各种状况,甚至有一个妈妈跳楼了。父母的情绪如果不能很好的平息,这个时候他不是在教育,而是在发泄父母本身的情绪。父母他会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我教,孩子一定会认真学,孩子学了,他的成绩就一定会好,他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预期当中,他就没有注意到自己情绪的表达,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46962/91e60552093f6123.png)
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反复、坚持、耐心的教导,而不是你说1234,孩子立马就会5678。学习是一种陪伴,用心的过程,而不是像拉电闸一样,把开关一打开就立马有电。试想我们父母亲本身,你是怎么学习过来的?从你的这种表述来说,可以猜测父母的文化程度不会太高,不懂得学习的原理,不会在学习上下很多功夫,本身性格上比较急躁,不够平和的父母亲才会如此“粗糙”,甚至“野蛮”的教育孩子。父母撕书这种行为会吓坏孩子,孩子心里面产生恐惧,甚至心理创伤。
2、忍不住拔爸爸的胡子,或有强迫
孩子忍不住拔爸爸的胡子,可能是他内心有焦虑,也有可能是一种强迫的行为,通过拔爸爸的胡子来释放内心的焦虑、恐惧。也可能存在一种“隐形攻击”,即我是弱者,你是强者,我说不过你,骂不过你,打不过你,还要依赖你来生存,但是我心里又有不舒服的感觉,我就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让你不好骂我,也不好去批评我,但是会让你难受。
孩子拔爸爸的胡子看起来是一种玩笑,这个时候爸爸不至于打孩子,但是爸爸被拔的过程当中应该也不好受,这是一种“隐形攻击”。还有一种,老婆把饭菜做得很难吃,老公肯定不舒服,这也是一种“隐形攻击”。还有下属总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忘记打印文件了,甚至在文件上面滴墨水搞脏了,或者跟上司端茶水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你作为上司,你不好严肃批评你的下属,但是你就不开心,这个也是一种“隐形攻击”。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46962/57853257c5e53359.png)
5、孩子的妈妈购物强迫比较明显
至于妈妈,她喜欢购物,锅买二十多个,牛仔裤三十多条,高跟鞋二三十双。这是一种购物强迫症,她是释放焦虑,一种幼稚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她心里有压力,有负面的情绪,她通过购物来获得愉悦。她会觉得释放很多的焦虑情绪,至于说用不用得着,那是以后的一件事情。普通人购物是看这个物品的价值和使用的效果,以及性价比。有购物强迫症的人,她更多是享受一种愉悦的购物过程,然后想象这种购物之后,或者用这种物品之后的舒服感觉,她的压力在这种购物的过程当中就得到释放,商品的价值不是她最看重的,甚至她会忽略商品的价值和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