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好文章
从《平凡的世界》中一窥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貌

从《平凡的世界》中一窥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貌

作者: 梨孟之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13:39 被阅读2186次

      内容摘要:《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经典励志小说,鼓舞了一代代人的奋斗历程。但同时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出色的文学家路遥的倾心打造下,其现实意义,历史意义也不容忽视。本书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的萧条:物质上的极度贫困,思想上的极度衰颓;改革后的社会一片生机与随之而来的新问题。

       引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是陈忠实引在其作品《白鹿原》扉页上的话,此话同样适用于《平凡的世界》。不像《白鹿原》大幅度展现关中平原五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平凡的世界》描写了从文革末期至改革开放初期约十年黄土高原上的社会图景。以孙少安、孙少平等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为线索,用纯真的爱情故事令读者为之心动,同时引起了一代代人对人生的思考。这是此部巨著的精神价值。但同样作为一部“民族秘史”,我们可以从这动人的故事中窥探得当时社会的一个整体风貌。

     《平凡的世界》分为三部,大致可分为两段。第一部着重讲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生活,二、三部则细致描述了改革后社会的巨大变化。这里我们分开论述:

一丶困难时期的颓势

       第一部分是在文革中后期,从1975年起到思想解放前。这段时期极“左”思想笼罩着整个神洲大地,政策失误造成了社会的极度贫困与精神缺乏。整个文字读起来都带有一种压抑感。

(一)物质馈乏与人性卑微

       穷,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也是造成一系列不幸的根源。本文这一部分细致描写了孙少安的爱情故事。少安与自小的玩伴润叶互相爱慕,但少安的贫困家境却让他不得不辍学务农,与身为教师的润叶越走越远。不能和心爱之人相守的爰情悲剧却实让人心痛,但悲剧的根源是孙少安家里“一烂包”的光景,二人家境可谓云泥异路。贫穷在当吋是善遍现象,孙家尤甚。当然,更细致地展现当时的困顿,主要体现在庄稼人吃饱饭的愿望。

       小说开头以幽默的笔调以当时学生的饮食状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的贫困。在少平上学的高中,菜分甲、乙、丙三等,主食也分三等,被青年们按颜色戏称为“欧、亚、非”,而少平就是处在连非洲也比不上阶段,吃着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不用的黑高梁馍。有一段描写少平受邀不得不去田润叶家吃饭的场景,很是生动:“孙少平的喉眼骨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感谢润叶姐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否则他一个人吃这顿好饭会有多别扭!/他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创了个净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他本来还可以吃两个慢头,但克制住了——这已经吃得不像话了!/他放下碗筷,感到肚子隐隐地有些不舒服。他吃得太多太快了;他那消化高梁面馍的胃口,经不住这种意外的宠爱。"吃上一顿饱饭,是那一辈庄稼人的毕生梦想,当然不只是孙少平,整个双水村,整个黄原,整个中国亦被包围在饥饿之中。

       而在这物资极度馈乏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自谈不上丰富。同样是贪困,但没达到“要穷一起穷”的地步,首先城乡有差异,少平县城里的同学可以骄傲的领一份甲菜。在农村,村委书记与普通农户亦有差别。也正因如此,孙少安面对心爱的润叶的表白没有作出回应,因为自己一个穷小子如何配得上大队书记的女儿?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压抑着人的精神世界。经济条件的差别就容易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孙少平作为从穷山沟的最穷的窑洞里走出的高中生,在县城高中一群家境算不上好但也不坏的一般同学中,不免有自卑情绪。十七八的男生,看重自己的尊严,而贫困却压得他直不起头。因此他会在吃饭吋等所有同学走后独白去领自己的“丙饭”,会在田福堂要和他握手时“受宠若惊″,会在田哓霞问候时气血上涌。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大饥荒”时代给人们心理带来的阴影,而这种现象至今也尚未消失殆尽。

(二)极左思潮下的社会乱象

       这是由特定的政治环境而出现的社会乱象,也是全书极具批判性的部分。在这里,路遥“政治家”的身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流子”姐夫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批为“资本主义”而被放到工地上进行劳动改造。“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他回时就在石圪节的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转了五分钱,共得利不足一元。不知这事怎么就让公社的民兵小分队知道了,现在把他拉到这里受这份洋罪。”这简短的描写就形象展现了当时思想管控之严。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批斗田二事件,书中一段文字描写反映了荒唐背后的政治悲凉“晚上的批判会批判会,各村都有批判对象,就是双水村没有。难道双水村连一个级敌人也没有吗?徐主任说的也是。毛主席说阶级斗争无处不有处处都有,他们双水村怎么能没有呢?但双水村谁是阶级敌人,他一时又想不出来。……在上金俊山家的土坡时,孙玉亭突然想起了一个可以批判的人。他心里说:对了!大概只有田二可以充当这个角色。虽说这老汉神神经经的,但又没经法医鉴定他就是神经病。再说,除过本村人,公社领导和大部分外村人对田二的情况也不太清底;只知道老汉有个憨儿子,本人脑子有些毛病罢了。可是,他很快又想,批判田二的什么呢?对,干脆就批判他常嘟嚷的那句话‘世事要变了……’毛主席的世事,无产阶级的世事,要变成个什么世事?世界上只有两个世事,不是无产阶级的世事,就是资产阶级的世事,田二要变的世事,就是要把无产阶级世事变成资产阶级世事……”一个傻瓜老汉尚会遭到批斗,至于学者、作家的下场便可想而知了。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出现了一批只懂“革命”而不切实际的“穷先进”。孙玉亭是一个典型。他本人热心于村中大小事务,老婆作为村中妇联负责人也跟着他“闹革命”而结果是家中光景不比他哥好。这种人,空有一个信仰,但不会办实事,而也只有这高压的环境才会给他们生存的空间,所以当改革的大潮涌来,玉亭同志也就惶惶不可终日了。

       如孙玉亭之类的干部,无力造福于民却不致于害民,毕竟他们有一个光辉的信仰,但计划经济吋代的官员不良作为客观存在,伤民害民。小的有田福堂故意给孙少安办难堪,让他“当众受批”。更甚的是周文龙滥抓打“阶级敌人”假公济私,“周文龙他限制种说不出的愤慨。周文龙限制别人的“资产阶级法权”,可他自己却搞真正的“资产阶级法权”!他把别的农民打得死去活来,却让自己的农民父亲一分钱也不出,在公社的锅里挑肥拣瘦地大吃二喝!”田福堂的好大喜功,为了出政级推土窑、建大坝,但却是竹篮打水一均空。更这些,这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

(三)不可磨灭的红色情结。

       也许是长达数十年的红色理念教育,亦或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执政态度深入民心,对领袖的拥护与爱戴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风尚。当周恩来总理逝去的噩耗传来,举国哀痛,正在开会争论激烈的田福军与冯世宽等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暂时忘却了方才的不休争执。作者以诚实的文字展现了对伟人的崇高敬意“周恩来,人民的总理,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他的伟大正在于他始终化表了中国普通人民的意志与愿望。这是一个不能用言辞说尽的光辉的名字。可是现在,这颗伟大的心脏猝然停止了跳动……”

       红色记忆,是这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二、改革时代的生机与隐忧

       在第一部的尾声已有了改革的信号。先是四人帮被粉碎,而后安徽小岗村的单干消息已经传入双水村,让孙少安准备大干一场。二,三篇就以宏篇巨幅向我们展示了充满生机的“平凡世界”和人们的不凡之举。

(一)责任制下农村干劲儿热火朝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以往的集体公社,这在农村可谓是一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遥以戏剧性的笔调让曾家境最烂包的孙玉厚一家成为全村的富户。当然内因是重要的,孙少安勤劳能干,有头脑,有闯劲儿,家庭和睦等等;但外因也尤为关键,责任制放开了农民的手脚,让其积极性大大提高。文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紧接着时令就到了耕翻麦田的时候。金家湾的人看见,田家圪捞那里的人发了疯似的,起早贪黑,不光把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集体多年荒芜了的地畔地棱全部拿镢头挖过,将肥土刮到了地里。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了一般干净。哈呀,这些家伙是种地哩还是绣花哩?瞧,所有的秋田不仅锄了三遍,还又多施了一次化肥!不得了!这样干下去,用不了几年,田家圪捞许多人家就要发得流油呀!”这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责任制下农民重拾对土地的热情。而责任制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萧条的社会也渐渐出现了生机。

(二)创业潮流与打拼精神气

       今天大众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而早在改革初期,创新创业思潮就已融入社会。敢打拼成为这一代人的标志符号,打工开厂,下海经商蔚然成风。

       文中孙少安抓住时机,外出打工攒下资本,之后“回乡创业”办起了自己的砖厂,日子越过越红火,即使途中遭遇挫折,但还是经过一番努力后东山再起,生意越做越大,让双水村的人感叹“趁现在世事活泛了,赶快闹腾吧!说不定过一段日子,谁都可以给自己弄一院新地方的!”由穷得没棱没沿到全村首富,其间悬殊正是路遥对社会变革的充分肯定。若说孙少安农民企业家的典范,孙少平则是新兴打工一族的典型。作为一名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更有年轻男儿闯荡天下的豪情壮志。他只身在大城市揽活,血汗之后是成为一名煤矿工人的回报。从孙少平起初揽工的困难不难看出,外出打工者不在少数,即便是建筑工地上的脏活累活儿,也有人乐于去做。

(三)前进中的逆流与隐患

       矛盾双方总是同时存在的。改革中的阻力与不和谐音符自然无法避免。

       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思潮以其优越性,自然多受推崇,但其不满甚至抵触势力也不容忽视。在农村,曾经公社一把手的田福军在散伙之后就一直郁郁寡欢,而孙玉亭更是备受打击。在县城,即便田福军被委以重任,但老干部苗凯等一直心存芥蒂,反对呼声也未曾停歇。可见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当农民脱离了土地,其中游手好闲之徒也开始“无事生非”。金富的偷盗带一家人坐了牢,少平打工的工场上,包头工胡永州欺凌被父亲打出来赚钱的小女孩,王满银常年在外“闯荡”回乡时身无分文。一系列社会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来临涌现,至今仍有存留。

       当社会思想不再被高压管控的时,落后、腐朽思想又有了生存空间。第三部中刘玉升在村里“远近闻名”,把农民们忽悠的团团转。少安的老祖母生了病不去医院,点名让刘半仙来抓“白狗”,结果不过是赔了钱多害了几天病又最终还要去看医生。路遥以嘲讽的笔法道出了刘玉升的“仙法”:“说完这些话后,刘玉升就慢慢合住眼,嘴里开始念嚷一些凡人所不能知晓的咒语。 /紧接着,只见他“咚!”一声栽倒在前炕上,身体僵直,双拳紧一握,嘴里吐着白沫子,牙关子咬得格巴巴价响! /孙玉厚两口子恐惧地退到后窑掌的脚地上。他们好象听见刘玉升嘴里喊:‘小鬼!快把白狗精收回去……’……其实,刘玉升麻绳子大纳的破棉袄上有个暗口袋,里面装着沙土,他假装手在席片上摸,实际上是偷偷从这口袋里摸出沙土来,猛然扬在了窗户上……刘玉升嘴里胡乱嚷着,间隔地向窗户上扬了几把沙土后,就直一挺一挺地躺在前炕上,张开嘴向土窑顶上一口一口吹气;其吃劲程度就象田福堂犯肺气肿病。” 可笑荒唐之余也让我们认识到封建迷信的根除任重而道远。

       不过,在转型时期,负面现象不可避免。作 者将社会黑暗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是加深了我们对这个时期的整体认识,同事对于后世的建设也是一个警钟,值得不同群体的人深思。

结语:

     《平凡的世界》选取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细致展现了社会尤其是农村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作为一部乡土文学作品,作者还是运用了艺术的手法给人物进行了包装:孝顺能干的少安,有正义感的少平,勤劳持家的秀莲,善良的润叶,为人民服务的田福军……这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社会的氛围,带给人们农村的淳朴,社会积极向上的风尚。如同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的和谐的湘西小镇,两者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理想色彩。这与路遥的农民身份和乡土情结是分不开的。路遥在《平凡的世界》扉页上写到:“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恋乡情怀是这本书的精神之魂。但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我们在感受乡土风情之余仍可以从中察觉到这个变动时代的社会风情,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今天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从《平凡的世界》中一窥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貌

    内容摘要:《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经典励志小说,鼓舞了一代代人的奋斗历程。但同时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出...

  • 《平凡的世界》

    #悦读悦美,书香校园#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和书中的故事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前后。这个时期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阶...

  • 2019-08-02

    从《平凡的世界》观爱情婚姻的真谛 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关于“智慧”的书籍,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

  • 乐帮会;如何教育好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中国人在商业社会...

  • 俞敏洪:我用这三招让女儿主动爱上学习,你不妨试试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中国人在商业社会...

  • 这也太浪漫了吧!!

    图为厦门钟鼓索道,提供厦门空中动态观景的绝佳体验,乘坐缆车即可从空中一窥多种风貌:南普陀、鼓浪屿岛、厦门城市建筑群...

  • 《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悲剧

    《平凡的世界》写的是中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民生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农村和城市的差异...

  • 从滴滴的成功中一窥分享经济

    想必大家都用过滴滴打车,缓解人们打车难等一系列与出行相关的难题,滴滴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诞生的,而滴滴的CEO程维,...

  • 不要“瞎扯”国学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转型期。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社会的转型与变...

  • 若是勇敢,便不畏惧孤独

    从一出生,便注定了我们生活的年代,这真的是社会的转型期,从农业文明的国度,踏入了工业文明的世界,我们倍感新奇,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平凡的世界》中一窥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a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