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中,说话没重点,逻辑混乱,遗漏关键信息,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造成机会从眼前白白溜走。
所以,把话说到点子上,至关重要。
那如何把话说到点子上呢?
1.对比之下
话不多说,直接上案例,给你两段话,你来感受一下。
对话一:
“今天我想着就前几天的活动去各个公司登门致谢,然后到A公司时,正好碰到了前田先生。聊着聊着,我就说到了我们公司的商品之一“美味提醒”,然后前田先生说他想和我们一起做这个项目。他本身就很擅长网络推广。关于这件事,您方便抽空谈谈吗?”
对话二是这样的:
“跟您汇报一下关于A公司的前田先生想参加我们公司的‘美味提醒’项目,帮助我们销售的事情。他说可以帮助我们制作销售网页,通过网络媒体扩大宣传等。请问,您可以和他见一次面,聊聊这件事吗?”
如果你是老板,你更喜欢哪种汇报方式形式呢?
很明显,你应该会选择第二种。
因为这二段概括得更好,它的逻辑非常清楚,重点突出,语义明确。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像第二段中的表达那么准确呢?
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2.关键一步
作为成年人,别人跟你聊天时,你肯定也不喜欢长篇大论,不喜欢没有重点。
同样,你在跟人沟通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很多情况下,过于冗长的表达,反而会让人无法领会核心思想。
那么概括力究竟是什么?
概括力是指抓住关键信息,顺应场景,简洁明了、有逻辑性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两小时左右的电影信息量太大,如果不整理关键点,只是从头到尾讲给别人听,十有八九会把对方搞晕。相比之下,如果你能从庞大的信息量中整理出关键点,并告之对方,对方一定会很开心。
前者是概括能力弱的人,后者是概括能力强的人。
而概括能力强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向别人传达信息时,要舍弃90%的信息。
他们确信“只要传达10%的信息,对方就会理解”,所以他们可以果断地舍弃90%的信息。表达者的这种自信,会给接收者莫大的安心。
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是重点,那就是典型的不会概括。
因此,不管你今后想聊什么话题,在表达的开始,就把信息缩减到10%以内,除非对方对其他部分也感兴趣,你再展开述说也不晚。
3.处理流程
除了削减信息外,很多人并不真正掌握正确处理和调整信息的流程。
比如,你看了两个小时的电影,脑子里却没有任何想说的话,从本质上说,这是输入力不足造成的。
为了锻炼概括力,你必须在输入,或者说信息收集方面下大功夫。
提升概括力,要遵从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收集信息(收集足够的有效信息);
第二,整理信息(分类、排序整理信息);
第三,传达信息(简明扼要地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心里没有信息,即使想要输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收集完信息后,你要整理信息,从中选择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选择用户需要的。
就拿第一部分汇报工作来说,如果你的汇报人换成了营销部门的负责人时,你们要沟通的就是如何协同盐田先生做网络传播,而不是聊决策层面的事。因为做决策的是老板,营销部门是执行部门。
对不同的人,你要根据不同的立场、权限、职责,突出你大脑里的某些信息,而不是全部。
总结一下,下次张嘴之前,先把自己想讲的内容砍掉90%,只留下最核心的10%。经过这样的训练,你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