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人生
读《认知突围》引发的几点思考

读《认知突围》引发的几点思考

作者: 舒小曼 | 来源:发表于2019-11-09 14:39 被阅读0次

文/舒小曼

关注蔡叔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用理性与智慧来形容他,绝对不过分。所以我对蔡叔的这本《认知突围》也是抱着很高期待的。

全书读罢,颇有收获,但或许因为每个人成长背景、知识背景与个人认知的差异,书中的许多观点与想法,无法全部表示认可。但开卷有益,还是谈谈能够引发我思考,或是给予我启迪的几点内容。

一、没有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总有人抱怨运气不佳,没有机会,那么成功的人靠的就都是好运气?

我忽然想到了“祸不单行”一词,发现它其实是很多道理的。因为当你遭遇了一点挫折,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作用于其他事件,导致其他事件可能又遭遇了失败,于是又会产生更多的负能量,作用于其他事情……这样的恶性循环,就是所谓“祸不单行”。

如果想明白这一点,先试着转变心态,减轻自己的负能量,想办法找到一个突破口去寻求改变,试着去把一件事情努力做好,就能渐渐重拾信心,重振旗鼓,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运气好像慢慢变好了,机会也渐渐来到了自己身边,于是你有了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去做好其他事情,促进一个良性循环的发生。

所以,好运气与机会,很多时候都无关老天的旨意与安排,甚至是可以被我们个人创造和影响的。

可以这样理解,机会就好像一幅拼图,是一块一块拼出来的。你不开始拼,就希望能拥有这幅完整的图,是不可能的。必须一块一块拼,一步一步来,最终才能成就这幅图。

二、劳动并不值钱,不可替代性与稀缺性才值钱

听过这么一句话:“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句话通常是员工对老板说的,试图老板给予更多的薪资、升职机会或津补贴。

这句话有道理吗?乍一看似乎是有道理的。为了这份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迟到不早退,为什么老板到头来更欣赏那个迟到早退、不够努力的同事?

原因可能是,对方比你更具备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用时间换取金钱。只有少部分高手才实现“躺着把钱赚了”,这也是因为,他们具备不可替代性与稀缺性。

所以,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就不能只是思考“如何在业余时间再找一份兼职”这种问题,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能够用劳动去换取的金钱也是有限的。

要转变思维方式,如何去培养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与稀缺性,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生命去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注意力才是计算有效时间的关键

我高中的时候,认识一个成绩很好的学姐,在我过去的认知中,勤奋是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位学姐的出现,却颠覆了我的三观。

因为她太贪玩了。她悠悠闲闲,不慌不忙,从不早出晚归,每天用很多时间运动和阅读课外书,周末从不留校,四处玩耍,可每次月考、模拟考总是以傲人的成绩出现在榜单的前茅。

我问她如何做到的。她说,因为她比别人专注,别人学习三个小时的内容,她一个小时就够了。

我恍然大悟。试想一下,你打开一个文档准备写作的时候,多少次掏出手机来刷朋友圈?多少人表面上是在学习,实际上是在走神分心?

要做好一件事情,不管是读书、工作、技能学习还是发展兴趣爱好,如果只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是不够的。

得思考,你投入了多少有效时间。而注意力,就是计算有效时间的关键。

四、踩坑并不是一件坏事

很多父母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全部告诉子女,甚至希望子女可以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去走,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女少走弯路,避免踩坑。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或许会少了很多人生的体验,或许会心生不少遗憾,或许无法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格局。

为什么不敢踩坑?不是不想要努力后的结果,而是害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

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是由一场又一场的体验组成的。”人活一辈子,如果只是为了避免踩坑,就去沿着一条看似笔直,然而可能毫无风景的路走,一眼望到头,也太没意思了吧。

可能有人就会说,那为什么偏偏要去踩坑呢?很多“坑”其实在达到一定高度前,是不可避免的。

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经过一条逆向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的路自然不好走,自然充满了坎坷和“坑”。

所以,踩“坑”不一定不好。相反,越早踩坑越好,因为越早就损失得越少。

五、多专注自身,少与人比较

很多人的焦虑,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

读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纠结于排名。如果原先排名在自己之后的同学,忽然赶到了自己前面,那么焦虑就产生了。

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纠结于绩效。看到身边的同事取得了比自己更高的绩效,获得了更多的奖金和机会,那么焦虑又产生了。

这样的比较,意义是不大的。焦虑容易让人产生负能量,稍微不懂得调节,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持续努力程度,长远来说,会影响我们幸福感的获得。

而且,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你狭小的圈子里,没有人超过自己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努力提高了?

我相信,真正追求成长和卓越的人,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以,长期来看,专注自身,自己与自己进行纵向对比,具有更大的意义。这个月的自己,比上个月的自己,成长了多少?今年的自己,与去年的自己,进步了多少?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前进,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去扰乱自己的思路和规划,才是取得成功、获得幸福的关键。

在《认知突围》一书中,作者罗列了不少认知清单,以上是与我产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几点。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引发思考、提高认知。

相关文章

  • 读《认知突围》引发的几点思考

    文/舒小曼 关注蔡叔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用理性与智慧来形容他,绝对不过分。所以我对蔡叔的这本《认知突围》也是抱着很...

  • 七日有约~共读打卡

    读 . 后 . 感 《 认知突围 》 2018.08.20 丨 怀化学院 ...

  • 书单

    认知心理学: 《认知突围》,作者:蔡垒磊 《思考的力量》 《元认知》 《批判性思维》

  • 读《认知突围》

    今天看《认知突围》一书,作者在书中写到: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认知受限。 人们之所以懒惰,是因为看不到努...

  • 读《认知突围》

    《认知突围》从思维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几个很好的认知观点。 是一本值得看看的思维书。 认知清单 人生没有起跑线,也没...

  • 读《认知突围》

    看到《认知突围》这书时,被书名吸引,就立即想看,想通过这本书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带着这样的目的,开始阅读这本书。用了...

  • 狠狠抽自己耳光:重新认识自己|《认知突围》01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今天读《认知突围》第一章:狠狠抽自己耳光:重新认识自己 读同一本书,获取同样的信息...

  • 做到以下八点,帮你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今天读蔡叔的《认知突围》,提到几个关于如何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实用小技巧,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1、列清单 ...

  • 读《认知突围》突围的三点认知

    每次跟大家分享我去年实践影像阅读法一年读了100本书的经历后被挑战最多的问题就是读书贵在精不在量吧。 被问多了我就...

  • 《认知突围》初读

    本书是一本颠覆人的认知的一本书,它叫我重新认识人生中的六件事 重新认识自己——没机会怪不了运气 重新认识知识——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认知突围》引发的几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cn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