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张丽君,是个开朗爱笑的上海姑娘。她和老公结婚才不到一年,肚子里还有5个多月的孩子; 老公和她十分恩爱,公婆也把她当做亲生女儿一样疼惜。
可就在这个时候,她被查出了胰腺癌晚期。在确认孩子生下来不会感染癌症后,张丽君决定把孩子留住。即使这样,会使自己错过癌症的最佳治疗时期。她说,我生命终结了,也应该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了,他还没有来世界看过一眼。
而空间的另一方,14岁女孩庆庆被继母杀害,女孩语文成绩优秀,曾考年级第一,半年前写作文《偷着长大》,作文中显露出家庭不和。
1母爱 or 解脱
26岁的母亲没等到儿子喊自己一声妈妈,就去了天堂。留下给孩子18年的生日祝福。14岁的女孩生命却定格在这个春天,青春的花未开已谢。
都是孩子,在不同的家庭,命运截然不同。不能说遇见继父继母都是错,江苏泰兴一个9岁的孩子弄丢手机,也被亲生母亲活活打死。邻居哭成,死了也就解脱了。都是孩子,待遇天壤之别,到底是谁的过程?
纪录片《生门》看哭很多人,每一个母亲和子女都是生死之交。母爱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母乳也是上帝唯一给我们定制个人专属产品。到底是什么才让黑手伸向了年幼的孩子?
2 私产or 公产
国人的思想上,儿女是自己的专有产品,从出生开始,就打上父母专属的标签,“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要按照我的方式做,这样才是最好的。”“我都是为你好,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话呀”。耳熟能详的话,一遍遍的重复,一遍遍的洗脑。
以爱,以孝道,以为你好为由,各种限制、各种控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才重男轻女,所以才打骂孩子。所以中国男人大部分不愿意去抚养继子女,觉得亏得慌。
代际传承,焦虑的祖辈养育了焦虑的父辈,焦虑的父辈又用他们熟悉的焦虑对待自己的孩子。恶性循环,因为熟悉,所以不觉自己不对,因为习惯,所以一切理所当然,除非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比之下,西方人信奉基督教,觉得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孩子由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他(她)有自己的生活。在做父母有限的时间里好好对待,足以。他们一般也能很好的接纳继子女。
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被允许,被接纳,被看见。加上法律的严格规定,虐待致死亲生子女、继子女的案例远远低于国内。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又会把同样的爱和包容言传身教给下代,书写着父慈子孝。
国内的儿童童年大部分在各种学习、辅导班度过,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死记硬背的得高分,以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为荣,不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写作业是孩子被打得最多的理由和借口。
国外的孩子,疯玩的童年,各种异想天开的创意,脸上洋溢的幸福模样,是我们最期盼的过往。大人不用为孩子牺牲过多,孩子亦不用被孝道绑架。愉快的做自己,一切回归本初的状态。
3 丧偶式育儿or奶爸
因丢手机打死孩子的母亲,夫妻长期分居,丈夫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给母子倆。打向孩子的手,有多少是包涵着对婚姻的失望,对丧偶式育儿的愤怒。
一对在美国开中餐厅的华裔夫妇杀害了自己5岁的小女儿,并对尸体进行腌制藏匿。被警察发现,直到被判处22年牢狱时,母亲仍旧觉得这一切对她太不公平。她说她不是故意的。
“女儿不听话,气到我了。”
她说她也爱自己的孩子。
“我不想那样对我女儿,但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
她说自己脾气不好,是因为工作太忙,夫妻感情不和,自己活的不容易。
“我只有两只手,不是四只手,又要在餐馆工作,又要照顾孩子,事情太多。”
可当警察问为什么打孩子时,
委屈控诉的她沉默了一下,却说自己忘了。
这时,她也许是有些后悔了,
但还是觉得大家对她有些小题大做:
“我生的女儿,想打想骂都是我的自由。”
让我们在惊叹母亲愚昧的同时,也在反思,如果夫妻感情好,如果爸爸能帮助妈妈照顾孩子,这妻子会不会就不这么的疯狂?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剥夺了亲生女儿的生命。
打死继女的妻子是不是也把对丈夫的失望转移到继女身上,无从得知。只是现阶段,女人在婚姻中,特别是有了孩子的婚姻处于劣势显而易见。
当妈以后只剩下对孩子各种操心,吃喝拉撒,样样都管。过分的精力付出,也会造成许多不良情绪,产后抑郁、暴躁等。
中国男人的观念中,家务和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情。作为一个父亲,能经济上供养已经很不错了,还要一个上班辛苦半天的回来照顾孩子?NO,NO,NO,“我上班累一天,回家需要休息”他们忘记媳妇有时候和你一样上班一天,忘记家庭主妇的媳妇照顾孩子也是整整一天,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对婚姻失望的女人,或许为了面子,或许为了孩子,或许为了经济,在一个无爱的空间里,艰辛的熬着,熬过去了就成为一代伟大母亲的原版,熬不过去,或许,绝望就伸向孩子,青春的花朵早早凋谢。
在发达的欧美国家,男人都以当奶爸为荣,能照顾好孩子,是一个父亲最自豪的地方。不管是政治明星奥巴马,还是体育明星贝克汉姆,还是演艺明星阿汤哥,街拍的背景中都有他们照顾孩子的镜头。拯救银河系的小七更是挂在老爸身上,出门都不带脚。
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不同,焦虑程度不同,内心的强大程度不同,才导致了我们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
4 责任or 格局
一个家庭的幸福要看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大小,一个家庭的笑容要看女人的格局如何,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社会对孩子的偏爱。
法律要对未成年进行保护,社会要尊重没有经济基础的全职妈妈,家庭要互相分工合作,照顾孩子。让家庭幸福稳定,社会才能高速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早上9点钟的太阳,终究会撑起整个名族的脊梁。孩子是柔软的,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站立于这个世界的姿势,往往是从父母的言行态度中获知的。父母的身体反应与行为,往往是他们捕捉信息、判断信息的直接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孩子在父母的身体反应与行为中,仅仅是获得所谓的“是非对错”,而没有感知到“爱”与“呵护”的话,他们学到的是以暴制暴,是自杀,或者,是永远“懂事”地活着。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最大悲剧吧,。
那些爱着孩子的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惩罚他的错误”的自我安慰下,渐渐习惯了动手打孩子,最终成了杀害孩子人生的刽子手。
愿父母早日觉醒,愿天堂没有孩子的眼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