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每每离家之后快要到家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涌起这句诗,我以为能写出这样诗句的宋之问,应该和我平常了解的大多诗人一样,也是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姓名的忧国忧民有风骨有才华的文人。没想到宋之问诗才虽然一流,他为近体律诗定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在历史上名声很差。世人均认为他品行恶劣,劣迹斑斑,为人不齿。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 656年),他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但父亲宋令文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当时还是很有声望。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
他从小就展现了非凡的文学素养,他的诗词非常的完美。由于当时的人们被他诗词的赞叹很多,所以留下了他的很多诗作。他同时是律诗的奠基人,在当时也有很多佳话美谈。
上元二年(675年),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正式踏上了逐浪仕途。
武则天独掌大权之后,她当时对靡丽颂德的诗风极为提倡,宋之问为了迎合武则天,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因此武则天对他的才华非常喜欢,任他崇文馆学士以文才为宫廷侍臣。
有一次,武则天和群臣一同去洛阳龙门香山寺,她兴致大发,让所有人都作一首诗,最先完成的人就能得到她赏赐的锦袍。一个名叫东方虬的人第一个完成,他写了首《咏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武则天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只不过她刚赐下锦袍,宋之问就说自己也写好了。裁判上官婉儿一看,宋之问写了首《龙门应制》,她和在场的人都觉得宋之问的诗写得更好,于是武则天就扒下东方虬的锦袍,将它披在宋之问身上,这便是著名的“龙门夺袍”事件。
后来武则天不甘寂寞养起了男宠,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人。当时宋之问自觉很受恩宠,自己又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所以对自己也非常自信,就毛遂自荐写了首艳诗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可就在宋之问满心期待的等着皇帝临幸他时,皇帝却赶走了他。
原来宋之问有口臭,武则天无法忍受,所以拒绝了他。他很快转向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易之让宋之问捉笔写了不少诗献给武则天,讨她欢心。这期间,宋之问做的最无骨气的事,就是抢着去为张易之“捧溺器”,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有辱斯文不说,还留下千古笑柄,为当时所有文人所不齿。
不久宰相张柬之、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武则天退位,张易之被杀,宋之问被贬到泷州任参军。昔日的荣华富贵历历在目,被冷落的滋味是让他无法忍受,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就偷偷潜回洛阳,躲在友人王同皎的家中。
王同皎是安定公主的驸马,当时武三思权势嚣张,他不想让大唐江山落入武三思之手,就密谋他人诛杀武三思。此事被宋之问知道后,就指使侄子向武三思告密,结果王同皎等人被斩首,宋之问得到了武三思的赏识,被提拔为鸿胪主簿。由此,世人都知宋之问“卖友求荣”成为义士所讥讽的人。
然而武三思好景也不长,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与大将军李多祚发兵杀死武三思,宋之问的又一棵大树倒了,他见太平公主势力很大,就去投靠太平公主。
当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也是权势滔天,两相比较之后,宋之问觉得还是安乐公主更有前途,于是又转向巴结安乐公主,这引起了太平公主的不满。
一次,唐中宗想提拔宋之问当中书舍人,太平公主趁机参了他一本,揭发了他的受贿丑行。于是,宋之问被贬为越州(今绍兴)长史。这次打击让他清醒过来,体会到了政治斗争的诡秘和个人宠辱的无常,他开始反省自己,访察民生,想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好官,与此同时,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第一次被贬,他写下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好诗,这次被贬,他又写下了“山雨初含露,江方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这样的佳句,以致他的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此刻的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新生的自己,但就在此时,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之争,最终以安乐公主被杀而结束。宋之问的后台再次倒掉,他曾经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旧事也被揪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他被流放钦州。两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将他赐死,终年约56岁。
回顾他的一生,宋之问的最大悲剧,就是他本不适合官场,却偏要混迹于官场,他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却又爱趋炎附势,更无政治的敏感,以致每次关键时刻,他都站错了队,使他在政治斗争中屡次成为牺牲品。
作为文人,宋之问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不仅表现在其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上。自古凡是文人都爱好文字,一日宋之问见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因诗杀人”计入历史。
纵观宋之问的一生,他不过是一个屡屡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其实活得很累也很可怜。他既没有四杰那样高远的抱负,又缺乏四杰那样磨难的人生,在政治上善于投机,他先后依附于武则天、张易之兄弟、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等人。政治投机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好处,这种随波逐流的态度并没有给他带来稳定的地位,往往让他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生命。
然而他与沈佺期等人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对诗律定型的贡献,完结了齐、梁以来的新体诗运动,使后辈诗人得以循辙运斤佳作泉涌。以此而论,他仍堪称当时承先启后、继往迎来的一位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