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5年前,21岁的我,16天的西藏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二)

5年前,21岁的我,16天的西藏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二)

作者: 蓝小嗨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12:47 被阅读0次

拉萨全年日照数在3000小时以上,没有一个城市比拉萨更接近太阳,拥有阳光无限的恩赐。

我放慢了脚步,拿出几天,好好享受这座“日光城”的缓慢节奏。

“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意思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

朋友兔爷的摄影作品

01

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西藏一直流传着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

在藏语中,寺庙最初称“惹萨”。七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时,松赞干布为了供奉佛像,就在此修建了大昭寺。后来惹萨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中心,大昭寺是西藏的宗教文化中心。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多次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到今天,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拉萨老城区中心地带,被称为“西藏的眼睛”。

最广为认知的,是大昭寺内供有释迦摩尼佛祖十二岁等身像。

在藏民的心目中,见佛祖等身像,如见佛祖本人。

所以在大昭寺的八廓街,林廓街上,有无数的信徒,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夜以继日,风尘仆仆,一步三叩首,只为朝拜佛祖而来。

02

清晨七点多,太阳还没升起,我出了客栈,往大昭寺走去。八廓街上几乎没有游客,大块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远方而来的信徒,已经在磕头前进。

街上并不喧哗,往来的本地藏民,没有三五结对而行,大都是一个人,一手旋转着转经筒,一手握着佛珠,顺着人流,围绕着大昭寺转圈。

最令人动容的,是这些虔诚的朝圣者。

如果你看过电影《冈仁波齐》,你就能知道,他们的朝圣之路,是多么的艰辛困苦。

有的是一个人,有的带着家人,还有小孩子一起。他们双手抓着木板,穿着传统的藏式衣服,风餐露宿,早已经衣衫褴褛。

前期的道路,一定不像拉萨城内这样平坦,他们的双手,膝盖,额头,无不一一亲吻过沿途的泥泞,碎石,沙土。无论风霜雨雪,一步三叩首,心无杂念,无怨无悔。

据说,一个信徒一生最少要朝拜十万次,十万次是一个轮回。

面对这样的信念和毅力,我无法表达出,心中的感动和敬佩之情。唯有以静默的眼光跟随他们起伏的背影。

此刻,即使你没有宗教信仰,你也会被此情此景而感染:原来世间一切,皆不过如此。

03

我想起了火车上,那些窗外沿途的雪山。

也许,每一个在雪山脚下长大的信徒,会命中注定,自带几分雪山的坚毅性格吧。

转经筒的每一次旋转,经幡的每一次翻飞,都代表面向佛祖的一次祈福。

大昭寺前,信徒们神情庄严,不舍昼夜,用尽身心的每一次匍匐叩拜,在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平安,也是在为天下众生求安宁。

大昭寺广场上,终日香火缭绕,几千盏酥油灯彻夜长明。粗糙的青石板,已被磨得没有棱角。有些石板上,还留下了信徒们,深深浅浅的叩拜印痕。

西藏的天空,每天都是那么蓝,那么纯净,像一枚蓝色勋章,悬挂在每个人的头顶。

世间有千万条道路向西而行,大昭寺,就是信徒们心中,置放信仰的最终归宿。

你很难说,大昭寺存在的意义,有多少是因为朝圣者赋予的灵魂和寄托。

我不想再走动了,找了一个角落,坐在大昭寺门前发呆。

从未在这样大庭广众的公共场所发呆,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也没有人看我,大家都在认真朝拜佛祖。

有年老的信徒,叩拜了一会儿,身体支撑不住,坐起来,跟我一样在太阳下发呆。

休息片刻,又接着叩拜。

酥油灯和香火的气息在身边萦绕,不管这高原的强烈紫外线,是否会把我的脸晒黑,也不再去追问,许多事情的意义。

佛祖啊,让他们凝视你潮湿的心。

前往你脚下的路,曲折漫长。

一走,就是一辈子,一走,就白了头。

(未完待续)


【我是蓝小嗨,一个码字的快乐普通人。关注我的文字我的故事,它一定会带给你微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年前,21岁的我,16天的西藏游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jd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