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在某平台上打个车,
下车后点确认行程,
就会在绑定的账户里直接扣款;
到了公司,买份早餐,
直接扫了扫店家收银台上的二维码;
晚上逛淘宝,看中了心仪的商品,
直接选购下单,支付也一键搞定……
以上的场景可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今天,丸子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这改变我们生活的工具-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简介
官方定义是它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和各大银行签约,通过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常见的是分为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
其实,第三方支付的产生是为了满足资金流与物流的更好适配。过去,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是同步的,买方确认商品货物的完好无损,卖方确认交易金额的正确无误,双方无异议,交易即完成。而如今,电商平台兴起带来的异步交易,以及由于异步所带来的信用保障的缺乏,催生了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和发展。
正常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双方交付时即是现金流出时。而在第三方支付中,当你在真正付款时,其实只是银行收到了平台发出的指令,银行在你的账上记了一笔,然后通知平台,平台再通知商家。
整个交易结束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进行对账,确认无误后将对应的金额扣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里。最后再由第三方支付和商家进行结算。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那么到底第三方支付是怎样发展的呢?其实,早在90年代末的时候,它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电商平台的出现促使了第三方支付的诞生。
不过,那时候的环境并不如现在成熟,电商的发展也不如今天的壮大,交易非常小,对第三方支付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旺盛,而且当时的技术水平也没有如今这样发达,支付功能仅限于告知银行,用户在银行的支付页面上完成付款操作。今天的小伙伴估计无法想象吧。
随后,到了2003年,由于电商平台上存在的信用隐患,阿里巴巴成立了支付宝业务,并于次年正式推出第三方支付产品。
支付宝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交易环境,降低了顾客的交易风险。转眼间到了2005年,PayPal高调入华,腾讯财付通应运而生。
此时,更多的是停留在互联网支付,基于电脑设备,依托互联网发出指令,实现货币的转移。与此同时,国家还未对第三方支付进行资质的认证和信用的支持,行业标准和规范仍处于萌芽和摸索期。
2006年至2010年,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日渐丰富,并仍处在自我快速迭代和更新的之中。没有完善监管环境的情况下,野蛮生长成为了常态。
时有挪用资金,非法套现的现象出现,进而催生了2010年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通过相应的管理和规范,第三方支付逐渐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体系之中。
2011年,央行正式发布了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一直到2015年期间,很多如今耳熟能详的支付平台相继取得牌照。2015年后,央行停止发放牌照。
但是我们都知道,支付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它是完成交易闭环的重要一节,而相应的交易数据对一个公司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掌握数据,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这以后支付牌照的身价也都是水涨船高。
也是从这时开始,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开始为大众生活提供各种便利。2016年,微信支付以春节红包为契机,走入大众的生活,转账进而也成为交易规模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动力。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呈现出几大特点,即支付场景不断拓展,零售,餐饮,超市,物流,票务,酒店,药店,航旅等等,生活中的水,电,煤气费的缴纳,以及信用卡还款,甚至跨境支付也不在话下;
支付产品不断丰富,手机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生物支付等等;支付层次的不断清晰,从一开始的主要用于电商消费,到以购买金融产品为主导,再到以微信红包为契机的转账功能的异军突起;
支付法规行业规则的日渐完善,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村官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再到《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未来支付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健康。
第三方支付的两大“玩家”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到今天,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基本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分天下,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市场占有量在54.5%,财付通原有的市场份额从40%降到39.8%。
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冤家的较量这几年来一直没有停歇过,战火一路从线上烧到线下,从C端到B端,从国内烧到国外。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相上下的较量,中国的支付市场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这也算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弯道超车的最佳例证。
粗略比较微信和支付宝的产品,支付宝从出生开始就以支付作为其清晰的定位,而微信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社交生态起家。
基因不同,决定了两个产品的格调不同。支付宝一开始进军市场就俨然一副严谨专业的姿态,而微信则隐含着更多的人情味,这也不愧其在2016年以春晚红包一站燎原。
其次,相比较而言,微信支付更多的充当着生活中的“钱包“或”卡包“功能,主要解决日常花销。而支付宝则更多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一个健全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基于以上两点,进而决定了两种产品服务的客户群体不同。从交易量划分来看,支付宝更多的是服务于小商家,而微信更多的则是年轻人。
未来,相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战火仍将持续,在移动支付的下半场中,流量红利已经快触顶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要比拼服务生态。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支付带来的附加价值,更多的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此外,未来双方的战场也会逐渐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同时伴随着海外市场的争夺。我们且看在这场“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大巨头将如何较量。
芝士会,欢迎你~作者:丸子
芝士社群成员,现居于北京,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
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爱哭爱闹爱笑的白羊座;
励志做生活里幸福的人儿,做职场里打不死的小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