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古井,一路开车回江海的时候,发现路边的农田很多都改种了柑树了,回到礼东这边,也发现很多柑田。
种柑的目的,是为了用柑来制陈皮。都说
新会陈皮须是新会道地种植的茶枝柑皮,陈化三年而成。
民间传:“凡能望得见新会凌云塔的地方,种出的新会大红柑,柑皮格外芳香,是正宗的陈皮。”
而最正宗的新会茶枝柑以茶坑,即梁启超家乡熊子塔为地标,潭江与西江交汇一带出产的茶枝柑为最佳。现在,形成以城南、梅江、天马、东甲为中心的向外延伸。
柑田的扩展,新会柑的种会不会也随之改变?离开凌云塔种的新会大红柑,还是不是正宗的呢?
不过,礼乐以前都属于新会,且与东甲一河之隔,又接三江,按道理种出来的柑,也是不会差的。
也是,种了不过半年多,前几天去农场看的时候,那结出的小柑已经有拇指头大了。阿姨也已经在农场的门口晒了小胎柑了。
柑胎属于新会陈皮中青皮的一种,是在5~6月收集的幼果,里面还没有长出果肉。
这些晒干了的小胎柑,阿姨说卖出去的价格还挺高的,半斤左右当年产的就要100多元,如果是有些年份的,价格要翻几番了。
胎柑一般用于煮饮和泡饮,据说非常有益。胎柑也像陈皮一样,储存时间越长越值钱。
陈皮在江门的家庭应该家家都有储存,陈皮的价值,的确是以陈为贵。柑皮年年都要晒,好几个朋友都开玩笑说,女儿一出生,就要开始收藏柑皮,等她长大后,就可以用来做嫁妆了。真是一帮未来的土豪!我太失算了,不知道现在开始收藏还能不能跟上她们的步伐?
胎柑和陈皮比,相对而言用的份量也不多,每次用上三到五个绿豆大小的小胎柑就可以。
胎柑的加工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摘下来在太阳下晒干就可以储存了。在网上看到也有人用胎柑来做手串的,可能是喜欢上胎柑的香气吧。
记得以前是没有人会留胎柑晒干用的。这些小柑被摘下,只是为了有更多的营养提供给剩下的柑,好让结出的柑又大又好看。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前被废弃的东西,现在反而让人抢着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