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喜悦,我并不能够体会,对我来说,过年无非是餐桌上的食物更加丰盛,口袋里多了些压岁钱。这并非是我感情冷漠,只是不曾离乡背井,又怎能体会团聚之乐呢?
我来自杭州的一个农村,不知是因为杭州经济发展够好,还是大家都追求生活的安逸,还是大家对家乡的不舍,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即使是念大学,基本上都是选择在杭州或者杭州周边的大学。没有离别又何来团聚。
春节不是迎接而是送别
没有离别就没有团聚,也就没有出现迎接亲人的状况,反而春节会送走很多人。为何出现这样的状况?第一,受打工潮影响,我们村子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影响,而春节来临,他们都回家与家人团聚。第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大多数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是大多会选择杭州以外的人,所以到了春节,他们就需要离开家去往另一半的家。今年春节也有新闻爆出杭州变空城,但事实上只是一些人离开了,仍然有很多人没有离开杭州,空城似乎夸张了些。
葬礼和祭祀
今年春节很偶然地经历了一次葬礼。由于是春节期间,大家都害怕因为葬礼,一年都沾上了晦气,所以在葬礼前,大家都会先去亲戚家吃一顿饭,沾沾福运。在葬礼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是因为春节,人也不会这么齐全”,意思就是因为春节放假,几乎所有人都来守丧、送葬了。虽然说丧礼往往会比婚礼这样的喜事更能够聚集人,因为孝是中华民族一直传承下来的美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因工作的原因不能参加丧礼。大家也因为丧礼有了更多的交流,不像之前的春节,遇到的人就那么几个,交流也就更少了。
在农村,祭祀的传统仍然保留着,在每一个祭日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纸钱祭拜祖先。除此之外,在每年的大年三十都会进行新年的祭祀。虽然祭祀的传统还保留着,但大多数年轻人都只是遵循老人所说的做了表面上的事,而爷爷奶奶辈的则比较注重传统。
生活改变了
作为杭州的一个村子,虽然经济难以赶上杭州的发展速度,但在这十年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年以前,村子里都是两层楼的小楼房,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新建了或改建了原来的小楼房,一幢幢都变成了三四层楼的小洋房,还有些家庭在城里买了房子。另一个变化就是车子,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一辆汽车,有的家庭甚至还有两辆,但现在由于限牌,很多家庭都买不了第二辆汽车了。
生活发生了改变,是因为经济能力的提升,那么经济能力为何提升?第一,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第二,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当然这里的“外”是在杭州范围内的。第三,受打工潮影响,大多数家庭都将房子改造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租金成为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来源。第四,村子里的年轻一代——80后、90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经济能力较上一代也能提升不少。
经济变好了,但是年味淡了。虽然这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不确定,但影响是存在的。以往的春节,年夜饭过后,大家都会聚在某一户人家喝喝茶聊聊家常,但现在集聚的地点变成了棋牌室,人与人的关系也就疏远了。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个传统,年初一和十五都是需要吃元宵的,几年前,每家每户都会亲自用糯米粉制作元宵,但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了,都会去超市买一包芝麻汤圆。
经济变好了,人的想法也变了,很多事情都希望变得简单一点。以往,春节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走亲访友。但有些人家亲戚很多,从初一开始走亲戚,到了十五还没有结束,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希望走亲访友变得简单一点,所以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亲戚们聚在一起在饭店里吃一顿饭就不需要一家一家地去了,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方法是好的,但是这无疑也淡化了感情。之前,虽然很繁琐,但是大家见面的机会多,交流的也就多了,但现在大家就在吃饭的时候见了,吃完又各回各家了,交流的时间也就少了。
经济变好了,生活改变了这都是大家所期望的,但有得必有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以前那样紧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