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目的:
最近写东西感觉很多素材和金句都在脑袋里卡住了,想用的时候都找不到,于是就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金句,案例,自己的想法等分类收集起来,这样写东西时就可以在某一分类里寻找素材。看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学习如何有效分类和整理这些信息。
二、内容简介:
1、核心观点及优势
这本书的作者是之前写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的奥野宣之。作者在这本书里最核心的推荐内容是
“把所有信息不分类保存在一个本子里”
也就是所谓的“一元化笔记法”,这与他前一本书的思路一脉相承,其优点就是
1)简洁,不会造成混乱
不需要思考信息应该记在哪里,或者应该去哪里寻找信息,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在这一个笔记本里。
2)可以无压力地持续使
任何事情都可以记,任何内容都可以粘贴,不需要分类,不需要整理,只要记就好,所以不会给自己造成压力。
3) 自由度高,能够随意调整
不拘泥于形式,写什么和怎么写都由作者自由发挥。
2、信息整理原则及方法
那么如何运用“一元化笔记法”呢,三条规则如下:
一元化:所有信息不分类记录到一个本子里
时序化:按时间顺序记录发生的事,可采用6位日期记录法(年份后2位+月份2位+日期2位)
索引化:设置寻找笔记本里各种信息的线索
综合起来就是:
手边常备一本笔记本,所有信息不必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下即可。即便笔记杂乱无章,只要抓住一点线索,之后便可取用了
有了三条原则,作者在接下来介绍了一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具体方法。例如书写清晰,用字母数字和符号来做标记,用分隔线和标题让笔记更整洁,空一行留出以后的加工空间,根据场合使用不同的笔,利用简报腰封纪念品等等。
3、积累的素材如何生产知识
到目前为止,作者已经介绍了如何运用“一元化笔记法”来积累素材。接下来作者还将介绍如何具体用5个步骤利用写得满满的笔记本来生产知识。
步骤 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 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 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 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 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4、在多份笔记中如何寻找信息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几个面对陈旧笔记本也能找出目标信息的索引方法。
1)在封面背后和第一页设置目录,或用粘贴标签或胶带的方式代替目录
2)将目录索引录入电子表格。
3)贴上相同颜色的便笺或可折叠的胶带,表示这些位置有同一主题的笔记
三、阅读感受
1、采用作者的方法,可以将每天的生活都记录在纸上,不仅包括你的想法,甚至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实物,这样一天天的记录下去,你人生中的精彩点滴也就全都保存下来了。
2、作者建议将所有的信息不分类按时间顺序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虽然这种方法忠实地记录了一切,也降低了记录时的阻力,并且作者也提供了一些索引方法,但就个人的需求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电子形式的笔记,原因如下:
1)纸质版笔记本容易受到潮湿、火灾、遗失等影响,相对更不好保存。而电子版的记录信息全都在云端和本地双重备份,发生损毁概率要低得多。
2)完全不分类的方法记录阻力更低,更容易坚持。但到后期寻找素材时效率太低。而如果在记录时就必须严格分类的话,阻力增加又很难坚持下来。所以可采用折中的办法:白天记录信息时不整理,有想法记下就好。到了晚上再花五到十分钟把当天的想法整理分类。
这样既不会增加记录难度,也便于后期寻找素材。例如想收集写文章的金句,如果在纸质笔记本上记录,哪怕都贴了同样颜色的标签,我也需要把几个笔记本里的几十页都翻一边才能找到适合的句子。而采用电子笔记的话,直接打开“素材收集---金句收藏”这个页面,几十条金句一目了然,显然效率会高很多。
3)使用surface+触控笔,再配合one note完全可以实现像在纸质笔记本上随处书写、添加。(另:surface真的是生产力工具,强烈推荐)。电子笔记唯一做不了的就是保存实物,像票根儿、硬币、树叶等等,但这些美好的回忆完全也可以找一个精美的盒子存放。
四、下一步精进
虽然这本书的内容与我期待的不太相同。但其中作者列出的五个生产知识的步骤对我来说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根据这部分内容,我把自己的电子版文档关于写文字这块进行的调整。第一个文件夹是素材收集,包括一些金句,其他书籍里边儿的实验和故事,以及参考的文章。第二个文件夹是正在构思当中的文章。最后一个文件夹是已完成文章的存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