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664382/d5bbf0f079902199.jpg)
“不时不食”,遵循自然之道的江南,小寒时节便到吃冬笋的日子。这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美誉的“小精灵”,悄悄出现在人们冬日的餐桌上,在天寒地冻之时成就了热腾腾的人间滋味。
笋,是我国最古老的食材之一,也是国人自古所言“山珍”里的一种。中国人爱竹,无论“雨后春笋”的蓬勃、“百尺竿头”的进取或是“高风亮节”的品格,其所蕴含的人文意义和它的存在历史一样深远而长久。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倘若这居有竹之风雅,再食有竹之甘饴,这是何等之幸也。
人不是熊猫,所谓食竹,自然是竹子的“幼年时代”--笋。笋极为珍贵之处在于从生成到老化的时间转瞬即逝。一场雨,让笋从湿润的泥土中冒出头来,采摘的笋成就人间美味,成长的竹摇曳纤姿。笋分冬春。春笋量大且长得快,易老。冬笋深埋于地下,历时长稀少珍贵更加细腻软嫩,不似春笋常有粗粝感,并自带一点鲜甜,且耐保存。素有“竹笋之王”美誉的冬笋,肉质细嫩、色白似玉,咬下一口松脆爽口、滋味鲜美,仿佛凝聚了天地间所有的清香甜美。
产地不同,冬笋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山野冬笋最佳,李渔曾言“笋之一物,断断宜在山林”。笋本为山林间的产物,“鲜”的关键就是其孕育于天地之间,享四季雨水灌溉,远离了尘世喧嚣,自养出一股子脱俗之气。我尝过宜兴竹海和临安天目山的冬笋,皆让人一尝难忘。
不同于春笋的便捷易得,要获得冬笋着实需要些气力和眼力。细雨微雪灌溉下,冬笋嫩芽迅速生长,到快破土之时,会将泥土微微隆起,顺着竹鞭走向便能判断笋的位置,轻刨泥土,可爱的“笋尖”跃入眼中,再使把劲,伴着清脆的响声,这小精灵便滚至脚边。当然并不是每个隆起的小土包都能挖出冬笋,有时候竹鞭也会慢慢的长到地面上来。所以山民农户往往都有寻笋的秘诀。“老鞭开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边”,这话是说追老竹鞭到头时,往往有新发竹鞭,从发鞭起点开始追,到第18节就有冬笋。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64382/b69f16a01c2f355a.jpg)
有人嫌冬笋寡淡,提到冬笋直摇头:“‘吃一餐笋,刮三天油’。没啥吃头。”其实冬笋的营养价值很高,搭配肉类烹饪,借味后愈加鲜美,搭配青蔬,清新爽脆。江南有名的“腌笃鲜”,便是与肉搭配的完美菜式。冬笋、咸肉、火腿为主材,也有加上莴苣、百叶结的,食材共入一煲,慢火焖煮称为“笃”。一个钟头开煲香气四溢,汤白汁浓,尝之咸肉酥肥味鲜,冬笋清香脆嫩。与肉类搭配的借味相比,冬笋和青蔬的相逢,却是另一番景致。农家最寻常的雪菜和冬笋相遇,简简单单便成就了“鲜掉眉毛”的冬季第一鲜。此菜简单,不用陈腌菜,新腌的绿雪菜,清香怡人。拿来和正当季的冬笋一起炒,鲜上加鲜,再合适不过。将冬笋切丝,雪菜切末,下锅爆炒翻匀,片刻功夫即成,雪菜鲜脆、冬笋细嫩,鲜香清爽,十分下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64382/72055d29760faf5b.jpg)
冬笋作为食材,既保留了自己的自然鲜味,也为其他食材增光不少,在菜肴里可主可配,与荠菜、鳜鱼、黄鱼等等百搭,一旦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冬笋不若鲍鱼燕翅名贵,不如牛羊佳馔味浓,却贵在朴素清新。江南的冬天冷的并不彻底,却很漫长,冬笋让人们尝到了山野之味,给凌冽的寒冬多了份清新的欢愉。“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清欢,东坡说有舌人自知。我想这清欢不独美食,风景与人生,文字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