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散文随笔文学世界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 今夜独眠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7:08 被阅读204次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最近忽然迷上写诗,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自我感觉还凑合;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我并不是诗人,也不想做诗人,我只是想作诗,且于闲暇无聊时。

    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诗歌都不会陌生,很多人甚至张口就能来几句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名句。

    那么什么是诗呢?搜索百度,它会告诉你: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除此之外,它还告诉你:

    诗歌,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其中的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而律诗,则是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按内容又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现代诗等。

    今天,就来谈谈诗歌对我的影响,谈谈在学诗作诗中的一点粗浅体会,以及自己的一些尝试。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1/

    爷爷的启蒙诗:

    为我打开通往文学殿堂的第一扇窗

    早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在爷爷每天必不可少的吟唱古诗中接触到诗歌。

    那时候,爷爷总会在每天闲暇时,或忙碌时,用一种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的声调,来吟诵他所会的每一首诗。不论是在煮饭洗衣,还是喂猪放牛,还是闲躺静坐,都能听到他那悠扬、悠闲的声音。

    这令我十分着迷。

    后来,随着我一天天长大,爷爷不但自己吟诗,而且开始教我念诗背诗。久而久之,我终于也会像他一样吟唱诗歌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特别的自豪。一直到现在,我都还能用那种独特而美的音律,来吟诵爷爷教会我的那些诗歌。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吟诗”吧。

    由于爷爷的勤教,而我也肯学的缘故,在未入学之前,我已经能背诵很多首诗,这令爷爷和我的父母都非常骄傲,因为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也算是比较少见的吧。也因此,每当家里有客来,在饭桌上,动筷前,爷爷总让我当着客人的面背诵几首诗。然后,在客人的赞叹声中,在家人的喜笑颜开中,我照例的羞红了脸,连头都不敢抬,连菜都不敢夹,连饭都不敢吃饱,但似乎亦有一股飘飘然,充盈于小小的心灵。

    至今,仍清晰的记得,在爷爷教会我的诗歌中,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一些醒世诗:

    其一

    冷眼纷纷笑我穷,我穷哪比别人穷。

    架上有书由我读,壶中无酒任它空。

    其二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禄禄几时闲。

    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古古今今多改变,贫贫富富有循环。

    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总一般。

    当然,还有我们江夏黄氏的认祖诗:

    其一

    骏马匆匆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异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他年倘得皇天佑,三七苗裔尽炽昌。

    其二

    始祖南征到远方,封功立业振纲常。

    儿孙五代袭官职,后裔万年赖炽昌。

    兄弟扬镰寻胜地,深斯衍庆在他乡。

    贫穷富贵莫忘祖,每到清明祭墓场。

    等等……那时,因为尚未入学,也未识字,只会背,因此并不知道这些诗都是谁写的,也不明白诗里讲的是什么意思,或许爷爷曾经说过,也许并没有说。然而,正是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为我打开了通往文学殿堂的第一扇窗。

    如今,这些启蒙诗大多已遗忘,爷爷也已离我而去十多年。可每当无人时,我总会轻吟那几首已深入我血液中、深入我灵魂里的“不朽”诗篇。这个时候,爷爷那高大的形象,那和蔼的面容,那迷人的声音,在我的脑海中,总会愈加的清晰。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2/

    古代的经典诗:

    让我尽情畅游于诗歌的浩瀚海洋

    上学后,我正式接触了中国的古典诗歌。

    某一天,当我在教室里第一次听到老师教读讲授《早发白帝城》的时候,我是多么多么的兴奋。因为之前,我还不认字,只会听,只会念,如今识得字了,在课本上看到了这首诗,就仿佛见到了素未谋面的知心好友,感觉又亲切,又激动。

    我也终于知道,这首诗是一个名叫李白的人写的。老师说,他是唐代一个很大很大的诗人。当然,后来我也明白了,老师说的很大很大,就是伟大的意思。

    随着学业的不断加深,我学到了更多的经典古诗,有绝句——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律诗——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有乐府诗——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还有《诗经》及《楚辞》中的名篇:《蒹葭》、《关雎》、《硕鼠》、《离骚》、《九歌》、《天问》等。

    此外,还有很多名家的名作,等等。

    可以说,我对文学的爱好,有一半归功于这些经典名诗,这也让我在高中文理科分班时,想都不想就选择了读文科,而我的语文成绩也从来不曾让我失望过。后来我也如愿进入了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而在我的整个求学生涯中,对诗歌所下的功夫也是最深的,特别是早晚读,最喜欢大声朗诵所学到的古诗。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培养了我朗读的爱好,也练就了我磁性的声音,为我日后走上三尺讲台,无形中增添了一样本领,一种自信。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当了近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像当年我的老师一样,向我的学生们讲授那些经典的古诗。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与我所喜爱的诗之“天使们”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即便是改行后,我也经常翻阅置于床头的《唐诗三百首》,和古之诗仙诗圣们来一场心灵的对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诗,韵律优美,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读之,如饮甘怡,余味无穷,让人如痴如醉。

    这些诗,在最美好的年华,予我快乐,慰我胸怀,伴我成长,让我尽情畅游于古之诗歌的浩瀚海洋。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3/

    现当代的近体诗:

    替我指明学诗作诗的正确方向

    稍微了解一点诗歌常识的人都知道,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繁荣时期、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从事诗歌创作的人,成千上万,名家辈出,光是唐诗数量就多达五万余首。所以,后人都说,诗歌在唐朝和宋朝,已被诗人们写尽了。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也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特别是到近现代,随着白话诗、新体诗的出现,更少有人从事近体诗创作,即使有一些人仍在坚持写古诗,但已难形成什么气候,大多仅为茶余饭后的自娱自乐罢了。

    但也有例外,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产生过一些流传至今的名作,如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共和国元帅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还有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那首《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些雄壮豪迈、慷慨激昂的诗歌,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每每读之,感觉整个人浑身充满劲,恨不能早生几十年,也投身到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去。

    然而,到了当代,几乎已不再见到什么流传于世的佳作。虽然也常于报刊杂志上读到一些今人的近体诗,但细读之后,丝毫没有阅读古代那些经典诗歌所带来的美感。因为,这些诗,大多不是如富豪戴草帽,就是像乞丐穿龙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类诗歌,不是光有内容没有形式,就是光有形式没有内容,有些甚至既没有内容也没有形式,光是一些华丽辞藻胡乱堆砌,要不就是一些空喊口号、歌功颂德之作。

    现仅举三例从某网站上看到的“文人诗”以证之,当知所言不虚:

    其一

    风回庭院冷芭蕉,寂寞楼台旧梦缭。

    怅抚瑶琴弦着怨,痴观画卷泪沾绡。

    经年魂断栖霞岭,累月思牵饮马桥。

    物是人非空念远,凭谁相伴度长宵?

    其二

    向晚秋风入小楼,一衾孤枕泪何由?

    凄然又遇凄凉雨,滴透春心不复留。

    其三

    (1)

    谁送轻寒入小楼,残霞落尽夜清幽。

    凭窗欲寄经年梦,满地闲情无处收。

    (2)

    华年淡去宛如秋,谁送轻寒入小楼。

    不定微风怜瘦月,枝摇影黯雪覆洲。

    (3)

    心似浮云片片柔,痴留旧愿在心头。

    拈来弱笔敲更点,谁送轻寒入小楼。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些诗,辞藻华丽,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读之,味同嚼蜡,枯燥无味,令人昏昏欲睡。

    反观上述李白、杜甫、孟浩然、王之涣等人的诗,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无不音律优美,内容充实,明白晓畅,形式与内容并重,感情和意境共美,真正给读者美的享受。

    这些诗歌,或正或反,无疑也替我指明了学诗写诗的正确方向。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4/

    我的打油诗:

    陪我度过许多寂寞空虚的无聊时光

    开头说了,我于近期迷上了写诗。这并不是我刚参加完什么诗歌速成班,想一试身手;也不是我想要成为什么诗人,欲享誉诗坛;只不过是闲暇时,聊赋几首打油诗,以打发那些寂寞空虚的无聊时光,如此而已。

    虽然,近体诗因形式固定单一,韵律、对仗、平仄过于严谨,束缚了作者的思路和手脚,因而后来为自由诗所取代,然而,对于我而言,还是比较钟爱、偏爱近体诗,且不断的尝试着,这也算是对爷爷的一种怀念吧。

    近期所作的打油诗(因水平有限,姑且自嘲曰“打油诗”吧)有:《黄革兄醉登黄鹤楼》、《忆三江才女》、《昨夜梦游广西民大相思风雨桥》、《赠云淑》、《初闻黄卫泉抽调扶贫指挥部有感》、《终圆梦》、《重阳佳节倍思亲》、《贺深圳人才公园开园》等,近五十首。

    但即便是打油诗,我也努力使每一首或具有一定的内容,或抒发某一种情感,而不做风花雪月、无病呻吟之作。例如:

    吾兄今日登名楼,太白武穆诗中游。

    能文能武真豪杰,亦歌亦狂醉方休。

    这首《黄革兄醉登黄鹤楼》写的是堂兄黄革宿醉后登上江南名楼黄鹤楼,凭栏远眺,意气风发的情景。

    又如:

    一别经年忆三江,当年油茶今更香。

    花开花落窗前夜,云卷云舒梦里藏。

    这首《忆三江才女》,抒发的是浓浓的同窗情谊。

    又如:

    旧地重游人笑痴,才女相伴似初识。

    风雨桥上听风雨,相思湖边道相思。

    这首《昨夜梦游广西民大相思风雨桥》,抒发的是思念母校之情。

    再如:

    巴马寿乡美名扬,全赖云淑好文章。

    无私奉献江苏客,愿把他乡作故乡。

    这首《赠云淑》抒发了对两位关心巴马形象的江苏候鸟人的崇敬之情。

    再如:

    黄卷青灯不消停,卫道扬帆逐梦行。

    泉眼无声甘奉献,心中有爱助脱贫。

    这首《初闻黄卫泉抽调扶贫指挥部有感》以藏头诗的形式,赞颂一位经常加班奋战各种扶贫材料的同事。

    而《终圆梦》:

    半生艰辛谁人知,身陷困境亦坚持。

    卧薪尝胆终圆梦,成家立业正当时。

    写的是一位自幼由寡母带大,历尽艰辛终圆建房梦的堂弟,渴望成家立业、扬眉吐气的心情。

    此外,《重阳佳节倍思亲》:

    独听空庭落雨声,望月思乡难安寝。

    又到一年重阳日,孤身在外倍思亲。

    抒发的是在外务工的游子于佳节来临之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特别要说的是,这首诗头两句是一个只念完初中的堂弟所出,后两句为本人所对。虽然诗中的“落雨”和“望月”未免有些矛盾,但因具有一定的意境美,又很好的抒发了心中的感情,又是堂弟的原创,作为鼓励,故未做改动。

    而《贺深圳人才公园开园》:

    人才公园今初开,求贤若渴募英才。

    湖海相依深湾畔,筑梦扬帆等你来。

    则是在微信群里看到“深圳人才公园今开园”的文章后,提笔写下的一篇贺诗。

    这些诗歌,也许诗词并不华美,平仄亦不大合规,但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是我在短时间内尽努力所做到的。因为,我大都是在微信群里应景或应事而作,平均十多分钟左右就完成一首。我既不能像贾岛那样反复“推敲”,亦不能和卢延让一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不能如大诗人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因此,除了上述几首自我感觉还凑合外,余皆不足提。

    前些时候,在深圳工作的堂兄黄革在微信群里发布几首充满“文人”气质的诗作,其中有一首《漫兴》:

    秋夜月光华,庭园梦落花。

    遥知星斗语,疏影过窗纱。

    我手痒回了一首“步韵诗”:

    春庭满芳华,何处不飞花。

    问花花不语,残月隐轻纱。

    其实我并不大喜欢这样的诗,我也知道那些诗绝不是堂兄本人所作,因为他是个非常豪迈之人,断不会写出这么文绉绉、扭捏捏的诗句,所以我也回了他如下一段话:

    老哥,你发来的这些诗词很美,很有文人气质,然而“文人诗”有一通病,就是诗词很唯美,但不够接地气,为赋新词强说愁。大不如之前你所作的“三醉那乙人不识”、“弓弹出箭难回飞”,又豪迈,又接地气。其实,诗读多了,你会发现,自古流传到今的那些经典诗歌,大多都明白如话,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的诗都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接地气。而那些过于追求唯美又空洞的东西,老百姓并不感冒,自然不能流传下来。

    我是这么认为的,在写诗作诗的过程中,也力求不犯这样的毛病。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结尾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有一千古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以为,对于爱好写诗的朋友来说,未必不无启示,即:诗歌应如琵琶女之半抱琵琶半遮面,既要讲究形式,又要看得见内容,也要善于营造意境。而如富豪,如乞丐者,实不足取。

    一点粗浅之得,未免贻笑大方。然,于己有益,有娱,足矣。

    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应抱琵琶半遮面 ——也谈谈学诗写诗中的一点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xi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