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岛中学小学部年轻教师成长课堂——欣悦老师

青岛中学小学部年轻教师成长课堂——欣悦老师

作者: 上课啦上课啦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18:32 被阅读0次

    上课环节:

    在上课开始前,欣悦老师借助威廉·华兹华斯的《潮起潮落》和沃尔特·惠特曼的《船的美》,带同学们走入诗歌的氛围中。接着,出示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帆》,请孩子们出声朗读。在孩子们阅读完毕后,老师带大家一起解决了生字问题。

    接下来,欣悦老师向孩子们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诗歌中都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呢?”在同学们的踊跃发言中,我们提炼出来了三个场景,分别是蔚蓝海面上孤独的帆、海风呼啸中抗争的帆、轻柔碧波中宁静的帆。

    顺着孩子们提炼出来的三个场景,欣悦老师接着问道:“在这三个场景中,帆都在做什么?”这个问题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中。

    在第一个场景中,有学生发现了帆要去远方。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又更深层地把握到,原来帆是要寻找什么。在第二个场景中,孩子们发现,原来帆在与呼啸的寒风对抗。“你能读出这种抗争的感觉吗?”欣悦老师问道。第三个场景,帆在做什么呢?有了前面两个问题的回答,同学们此时充满了信心,高高举起了手。“帆在祈祷着风暴”。

    欣悦老师在同学们思考的基础上,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认为哪一个场景是帆想要的生活?”有同学说,它在祈求风暴,想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另一位同学对此观点也表示了认同,他认为帆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要逃避幸福,而是在巨大的风暴中找到了乐趣。欣悦老师接着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对于帆来说,什么是它的幸福?港湾这么美好,为什么还要去挑战呢?”同学们接下来的回答创意非凡,有的说,帆想要风暴带着它去未知的地方,去见识未见的事物。有的说,虽然海湾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但是说不定穿过风暴,就会发现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我对抗了风暴,是为了国家,是为了船长,那为什么我自己也会收获宁静呢?”大家争先回答,只有风暴才能体现出帆的价值。帆想要在呼啸的海风中证明自己,要在翻滚的海浪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在风暴中才能成长。

    欣悦老师又问道:“那诗人在说什么呢?”同学们对此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诗人在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厌倦了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他想要在更大的挑战中磨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欣悦老师总结道:“所以我们的生活是要不断前进的,它可能黄沙弥漫、白雪皑皑,但是人只有在风暴中才能快速成长,才能找到自己的宁静之邦。”

    接下来,欣悦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李白《紫骝马》,并让孩子们思考问题:“帆和紫骝马有没有相同之处?紫骝马的远方是关山和海戍,那帆的远方呢?”

    他们都是朝向自己的远方前进。有同学补充道:只有在向远方前进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有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紫骝马的远方是别人给它限定的,而帆的远方则是自己选择的。

    随后,欣悦老师出示课件,在共读中给同学们思考的时间:“紫骝马,注定奔向远方,否则何以成全其千里之能?帆,注定远航,否则何以成为‘帆’?这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抉择。我将选择什么?让我成为自己呢?”

    need-to-insert-img

    带着这种思考,孩子们再回过头来阅读《帆》,声音之中所蕴含的感情,已经不同于上课前的那一遍。他们读着,思考着,向着自己未知的远方努力奔跑着。最后,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欣悦老师总结道:“这节课,我们读的不是帆,也不是紫骝马,而是我们自己。”

    need-to-insert-img

    教研环节:

    丁一老师说:建议可以与莱蒙托夫的背景信息相联系,在读诗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孩子有所帮助,设想如果你是“命运”的设计师,你觉得诗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从哪些诗句中得出的。此外,可以加入老师范读和学生互评的环节,相信中间会出现精彩瞬间。“雾霾茫茫”可联系今天的天气,在三个场景中图片可以多给几张,让孩子自己去挑选,从诗歌到感觉(读完的心情)到想象(帆的想象)到联想(到生活),并推荐了推荐音乐资源《活着》。

    子洋老师说:复习前两首诗歌与紫骝马,新知联系旧知,这一点很好。细节感知上,能否考虑用一个问题串起来,问题太多会牵引孩子的思维。最后诗人想说什么,还是在诗里打转,能否联系自身、走出诗外。此外,在后面总结部分“我能选择什么,让我成为自己呢”这一点很好,ppt版面设计干净明了,值得借鉴。

    然后,王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首先大家了解一下晨诵,晨诵的目标不是一首诗,而是提供一个精神的所在。也就是说,在晨诵当中,目的不是学这个诗人或这首诗,是借助这首诗给孩子的精神获得一个滋养,获得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帆,为什么要风暴,是因为帆在风暴中才可以称之为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之所以为人,他必须要证明人的价值。这是本质,这和诗人没有关系,这和想象没有关系,怎么让孩子迅速到达这个本质,一是诗意,二是思考。诗意需要音乐和朗诵,早期是老师的朗诵,后期是孩子的朗诵,真正的朗诵拒绝播音腔,而是有感情的。

    最后,王老师对晨诵做了如下比喻:晨诵是一幕短剧,老师用自己的声音,用引领的思考,用音乐,用孩子的声音,汇聚在一起,让所有人在早上获得一种精神的力量,看到了生活本来的面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岛中学小学部年轻教师成长课堂——欣悦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c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