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引人深思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它给你一个更大的世界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它给你一个更大的世界

作者: 贝妮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6:48 被阅读85次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有2个孩子的日本妈妈,边工作边学习边带娃,用半年时间考取了哈佛大学,然后带上全家一起去读书。后来她又边学习边生孩子,又顺利毕业,回国后又一路读书读到博士,在事业上也取得了更大的进展。这前前后后啥也不耽误,还一共生了5个孩子。

这开挂的人生也是没谁了,简直看得人目瞪口呆。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用这位妈妈非常强大的例子来证明,再忙也是可以挤出时间,去做有时候根本就不能想的事情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位妈妈时间管理固然是高手,她的能力也毋庸置疑,但我最想说的是,她的心很大,她的世界很大。

如果没有这样广阔的心,那她也不会在如此忙的境地下还想去考什么哈佛大学,如果不是对学识和智慧有着巨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追求,又怎么会让一个人能够坚持这么久的学习。

所以,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位妈妈的舞台就是顶级而宽广的学识世界,不分国内外。

那么这样的心胸是如何而来的呢?我想,最主要的功劳是读书。

读书带给人的改变,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并不足为外人道,亦看不出太大的变化。但不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那就是:读书,能让内心世界变得非常广阔。

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也是我看了《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之后的最大感想。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日本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所著的一本关于阅读的书籍。在本书中,茂木健一郎结合自己做的脑科学研究,讲述了阅读的好处,阐述了阅读对于改造大脑有一定作用的科学性,并且介绍了自己的阅读经历,还推荐了不少好书。

这本书里面讲的种种观点对我来说都不意外,书本内容也写得通俗易懂,让人能够一口气就读完毫不费力。但令我意外的是,作者对阅读的一些看法可谓深得我心,用一句矫情的话来说:我真的感受到了思想共振的喜悦

那么,就书中一些让我觉得最值得推荐的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读书等于增加自己的经历

茂木健一郎认为,读书的好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其实这一点与我在开头举的那位日本妈妈的例子不谋而合,这位日本妈妈,就是因为看世界的角度很高,所以才可能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

那么,从脑科学角度来分析,读书又是怎样起到这个作用的呢?原因是读书可以在大脑的颞叶内不断累积信息数据。颞叶是大脑中掌管人记忆、听觉和视觉的地方,具有存储本人“经历”的功能。

因此,读书等于是增加自己的经历。没去过的地方,看过书中的介绍就好像去过了一趟;书中的主人公生活的城市,随着故事的展开,自己也仿佛在那里生活了一阵子。更不用说还有那些一般人从未经历过的生死、恋爱,悲欢离合。

所以,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意在说明经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是出行是要高昂成本的,尤其是去到国外,倒不如看一本外国小说名著来得容易得多。

而且,就算去了国外,你能了解外国人想什么吗?倒不如从书中我们更能了解一个或者一群外国人的思想。

总之,只有接触更大更宽广的世界,我们才能站到一个新高度上,去看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去忽视生活中细碎的矛盾,去做自己最想做的,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每个人都只有一生,走向一样的终点,如果就这样只过眼前的生活,难道不觉得闷吗?反正我是觉得超闷的。用书来丰盈人生,就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2.大脑适合“杂食”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还支持一个观点,认为大脑适合“杂食”,即应该不分领域地“杂读”,也就是博学。

我之所以推崇这一点是因为我本身就是这样喜欢“杂读”的人(当然,我还算不得博学)。书中说道:“虽不能知晓哪一本书会发挥作用,但大量读书可以令大脑如腐叶土般进行发酵,在脑内形成优质的土壤。”

这话说得真的太妙了,我是深有体会,尽管跟很多写作的小伙伴比较,我这阅读量实在不足挂齿,但这些阅读量已经给我带来太大的好处了,让我能够写上那么多文章,还能以此为职业,真的这辈子都无憾了。

说到阅读量,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位跟我一起写作的小伙伴——厚妈。她是专门写绘本的一位妈妈,尽管她的公众号只写绘本,但是从日常聊天中,我们常常会被她的博学所震撼,什么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典故信手捏来,外国历史、人文也不含糊,从心理学到哲学都有涉猎,别看写的文章都是关于绘本的,可是没有这些功底,她怎能做起这么大一个号来,把绘本写到如此极致呢?

事实上,我所见的阅读量大的那些人,几乎没有哪个是不博学的。

博学带来的好处简直不用说了,“奇葩说”中哪个人不是知识的既得利益者呢?

英国作家伊恩·莱斯利所著的《好奇心》这本书中也专门为博学开辟了一个章节,他用了社会学家所称的“马太效应”来说明博学的好处。这个效应来源于《圣经》中“马太福音”一节:“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说,这也是社会变得两极分化的一个原因,有知识的富人会变得更富有,没有知识的穷人会变得更贫穷。

而知识又何尝分什么高下呢?很多现在看似没用的东西,没准哪一天就让你灵光一闪用了起来(这在我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起到不小的作用。

所以,知识就是力量,还真的是至理名言。

3.这是一个特棒的书单

最后一点,我要说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书单。很多人都想看书,但是又觉得时间不够,再说,对于那些平时并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讲,确实一下子也无从下手,因为书实在太多了,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起,并且阅读确实也有不少坑,很多书确实并不值得看。

那么,这本书就非常好呀。一方面这本书轻松易懂,很容易就看完,对于想要看书却一下子看不了大部头书的人来讲很容易上手;另一方面,它抛砖引玉,介绍了很多不错的书籍,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它不但在书的最后列了一个相关书目,把每个章节中提到的书名都列出来。在最后一章,还专门精选了十本书,是非常经典的能够让人反复读反复获取人生能量的书籍。

从了解国家与个人开启自由思考的书,到接触人类的“黑暗面”反观人类的真善美,再有了解理科思维、了解“宇宙和地球”,还有“自我救赎”、了解他人的痛苦、培养思考能力、一窥复杂人性的书。这个章节,每一篇文章就相当于一篇短小的书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那些议题。遗憾的是,这十本书,我一本都没看过。但高兴的是,我又有了这么多的阅读目标。

看完这本书后,我还下定决心让人带两本书中提到的日文原版书,去读原文,更直观地领略日本文化,磨炼自己的大脑。

是的,我的阅读激情就这么被这本书给激发了出来。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还有一点非常安慰我,我以前一直不怎么喜欢历史,因为对上学时候的历史课本实在没什么好感,以为历史就是这么无趣,也从未想过去翻阅这方面的书籍,因此,每每遇到这类知识,我就深深沮丧,觉得自己特无知。但看了这本书,我发现作者跟我一样不太了解历史,他安慰人说,尽管博学很重要,但若是有哪方面你并不了解,也没有什么关系,读书总是先从兴趣出发,然后再慢慢打开新世界。这就特别安慰人,至少安慰到了我。

所以,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自有一寸的欢喜。

至于读书,一难一易,一松一弛,这样去读,我认为就是极好的。不至于太累,也不至于太轻松。看一下这本书,然后再从这本书介绍的名著当中选一本读下去,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那么,我们赶紧一起去读书吧。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它给你一个更大的世界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有2个孩子的日本妈妈,边工作边学习边带娃,用半年时间考取了哈佛大学,然...

  • 努力的意义

    我为什么要努力?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欲望。因为别人的精彩人生,我见过。我不希望它只是我心里的一个梦。别人的故事讲给你...

  • 远的随笔集 91-100

    为什么我感觉只有失恋的人才会这样? 因为这个世界不爱你了,它给你黑夜 给你孤独,给你近忧还有远虑, 而你还爱着它,...

  • 苏农书吧 | 吾日三省吾身

    1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总是说要多读书,可你真的问问身边的人,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多数人是没法给你一个信服的...

  • 节选自《人民日报》—人这一生,应该珍惜的三样东西

    第一,珍惜读书带给你的快乐。 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可以给人力量,也能带给人快乐。在很多关于变...

  • 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 就好比近视的人为什么要戴眼镜一样,因为看清世界的感觉真好

  • 一句话感悟——为什么要读书

    问:读书这么累,为什么要读书? 答:因为我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路小厨

  • 恋爱秘籍(187)

    1.为什么你在旧的感情里无法自拔,因为你没有来到更大的世界,当一个人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他值得拥有...

  • 人为甚么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个小学生问老师?接下来老师的回答,我觉得很不错,分享给你们: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即使我们认真读书,...

  • 孩子你为什么读书?

    孩子你为什么读书? 这是我见过最佳的答案: 努力读书, 不一定能的多挣钱, 却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努力读书, 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它给你一个更大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f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