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朝花夕拾》为例,说说整本书阅读(二)

以《朝花夕拾》为例,说说整本书阅读(二)

作者: cc44b90c9ade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22:57 被阅读0次

    回顾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提出,借助网络工具,我收集到如下信息:

    一、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文(为?待考证)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

      我理解叶老在这里说到的“读整本的书”是指语文的教材内容,以及教材单篇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和关注整本书的读书活动。这种提法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大力倡导“读整本书”、“名著阅读”有些不同的含义。现如今的整本书阅读,是与“单篇”、“碎片式阅读”、“断章节选式”阅读相对而言的整本书阅读。

    二、1949年,《中学语文课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了单篇的文字外,兼采是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用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这里的“整本书阅读”个人理解,是指教材编写的重要特征,以及章节背后带动的整本书。

    三、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确立“名著阅读”的概念,语文教学开始重新建立名著阅读的观念,当时各年段的教学要求建议“课外阅读三五本书”,但那时基本上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时的“名著阅读”是非常鲜明“整本书阅读”的呈现,并且推荐了读书的时间以及阅读量的要求。

    四、 201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也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里是旗帜鲜明的提出“读整本的书”,并且把阅读的数量的要求、阅读广度的要求都做了描述,从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的角度,再现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五、深圳新安中学吴泓老师在《语文学习要读整本的书》一文中提出:“我们读正本的书,不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如读一本《诗经》、一本《楚辞》、一本《红楼梦》、一本《边城》或者一本《老人与海》和一本《到灯塔去》;也不是一个随性随意、缺少指导的过程式的概念,如像过去前辈学人说的“偷空看《三国演义》(叶圣陶语)等一本或者几十本‘闲书’” 。

    个人理解,这段话,强调了语文阅读的有序与“任取”“随心”“随性”的结合,强调了“有量”与“无限”的结合。

    六、王本华《让名著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讲座上说,相对于“整本书阅读”这样的概念,她更喜欢“名著阅读”这个概念。

    从“阶段任务”的阅读设计看其灵活运用,它是根据书册章节特点灵活设计,拟小标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书签制作、据文绘画、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都是可采用的形式。 很受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朝花夕拾》为例,说说整本书阅读(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gh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