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相比其它文体,小小说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凝炼、立意机智、结尾惊奇。这些特点让小小说体文章具有独特的魅力,助考生轻松制胜于考场。写小小说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五字决”:
小——以小见大,主题有新。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如咸宁一考生《面对剥落的树皮》中,夏日夜晚,梧桐树落下一块老皮,这本是一个很小的生活细节。但作者却用父亲、儿子、女儿对这一细节的不同看法。巧妙地引出了对新老交替问题的思考。就这样,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巧妙地延伸了主题。所以,妙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都能被我们赋予一个大的、深刻的主题。
新——形象典型,鲜活有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如习作《一只蝴蝶》,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侧面描写等写法,塑造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典型形象。先写他被罚推巨石以后,每日悲观沮丧痛苦到极点。后来的西西弗斯却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快乐地喊道:“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一只小蝴蝶让他找回生命的价值与品格,因而回归快乐。这样的形象很感染人,让人会心一笑,一切便在不言中。
奇——情节单线,曲折有致。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是情节。一般来说,小小说的要求是“一条线,两三个人,转几个弯”,也即围绕一两个人写一件事,要写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是指故事情节要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这往往就离不开想象与夸张,离不开悬念设置,离不开环境描写,离不开精巧细致的结构。如本次习作可作题为《臭豆腐的价值》的小小说。大致情节如下:小镇上,“豆腐大叔”的豆腐摊旁坐着个神经兮兮的年轻人,他似乎受了刺激,反复念叨着“臭、臭、臭”,这种奇特的举动,引起了老人的不满,三番五次赶他,小伙子都不肯走。直到气温渐渐升高,豆腐发出阵阵臭味,小伙子才起身离去。第二天,老人的豆腐被一抢而空,老人大惑不解。小伙子来揭穿“臭豆腐的价值”,原来豆腐“臭”说明没加有毒的工业原料,是最有价值的豆腐。通过夸张、变形,小说的情节愈加曲折而迷人,愈能让人回味无穷。
巧——结构精巧,玲珑有法。一篇波澜起伏的文章,不论在平时作文、平时考场还是中考考场中都会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高分。巧设悬念是使结构避免平铺直叙的一种好方法。如《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此外还有虚实法、抑扬法相错法(顺叙、倒叙、插叙等的灵活运用)、误会法、对比法等,都可以使你的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绝——结尾含蓄,隽永有味。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结尾的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学写小小说时,对结尾一定要慎重考虑。这里提示两种方法:一是借助神态描写、环境描写,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突出作品的主题。二是以解决矛盾、解开悬念来收篇。比如小小说《签字》,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局长犯罪事实暴露后,检察院干警赶来逮捕他,他却怎么也不肯在逮捕证上签字。王局长的老婆赶紧关上门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到丈夫手里,恳求他接受“这点小意思”,把字“签了吧”。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王局长捏了捏红包的厚度后,还真的在刚才坚决不签的逮捕证上签了字。原来他早已养成了不见“好处”不签字的习惯了!这一结尾真是写绝了。通过艺术夸张、变形,人木三分地为一个贪婪成代中毒极深的贪官画了像。
【美文展示】
富翁来了
河北考生
唉!又是一个饥寒交迫的夜晚,麦兹摸着早已叫哑了的肚子,自言自语道:“又是三天,唉!老伙计,对不起呀!”“不行!我必须去找些吃的,否则我会饿死的。”麦兹使劲地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在街上。
不知不觉中,麦兹来到了一个小区中。虽然已经饿得两眼直冒金星,但他依然敏锐地看到——一楼的一家开着窗户。麦兹纳闷了:大冷天,谁家还开窗户呀!但他实在太饿了,于是,他爬进去——为了“寻找”一些食物,最好还有一些钱。
麦兹在厨房里吃了点东西后,小心翼翼地走进卧室——最有可能有钱的地方。他翻了起来,主人在床上熟睡。几分钟后,麦兹果真找到了十张百元大钞。麦兹犹豫了一下:拿,还是不拿?拿,会有钱,但我会成为罪人;不拿,我会饿死的。……麦兹在心里默念着。
突然,“站住!”一个雷鸣般声音从身后传来。“大爷,大娘,不,大哥大嫂,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实在太饿了!”麦兹这时吓坏了,他转身就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道。可周围并没有反应,他再细细一听,听到的只是鼾声。“原来是梦话,吓死我了!”麦兹摸摸自己的胸口,安了安心。这一下,麦兹也快刀斩乱麻,拿着1000元钱赶紧走了。
回过头来说这被盗的人家。在第二天发现了家里被盗,于是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决定报不报警。
家里就三口人:父亲、母亲、儿子。“不报!我上次告密就被高年级的同学揍了一顿。”儿子抢先表明自己的意见。“我也赞成不报。如果传扬出去,多不好呀!”父亲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不报。”
在作出不报警的同时,这户人家也作出了另一个决定:安防盗窗。可能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是这个小区的第一个防盗窗。
一个月后,麦兹从乡下回来了,一打听,没有听说谁家被盗的消息,心里不由得暗自高兴:“原来偷东西,这么容易呀!”
没过几天,无所事事的麦兹又发愁了——手里就剩几十元钱了。怎么办呀?那个念头又在他脑中闪现——偷。
说干就干。午夜,他又来到那个小区。除了上次偷过的那家安了防盗窗,一切都没变化。麦兹顺着这个防盗窗爬上二楼窗前,用刚买来的刀把窗玻璃拉开,进到卧室……
麦兹又得手了:这次他偷到了三千元,这家人很富;同上次一样,这家人也没有报警,也只是和楼下那家一样,给窗户安了防盗窗。
麦兹很快有了“工作”——防盗窗的推销员。按说这个活难干,可麦兹干得挺红火:麦兹每偷一户人家,这家不是选择报警,而是选择安防盗窗。——要知道,成功推销一个防盗窗,麦兹都会有相当的回扣。
不久,麦兹发了,成了这个小区的有名的富翁。
【核心得分点】
一、立意高远,形式新颖。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公民,面对身边的罪恶,面对生活中丑恶,请你不要沉默!请你站出来!你的沉默就是一种纵容。这篇小小说通过麦兹的“发迹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这一深刻而现实的主题。
二、形象鲜明,描写见长。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在乎
扬州考生
就业危机,在乎先生与不在乎先生约定第二天一起去Q老板那儿找个工作。
在乎先生非常在乎自己的一切,包括他的外表,“瞧,我多么潇洒,明天Q老板一定会让我工作的,不像那不在乎先生,整天脏得连蚊子都不愿咬他!”说完他仔细的整好衣服,走出了门。
不在乎先生到很迟才起床,他边刷牙边听音乐,随着音乐扭动起来。最后连领带都忘了戴,就出了门。
“早上好,不在乎先生!”在乎总是声如洪钟。“早哇!”不在乎的声音柔若浮云,两人一齐向Q公司走去。
“欢迎两位!有预约吗?”一位小姐问,“有,我来找Q老板,请带路。”在乎瞄了眼不在乎, 心想:“哈,我绝对比你强!”
“请,Q总在里面。”小姐转身而走。
“听着,别在Q总面前说我认识你。”在乎很厌烦的对不在乎说。“行行行,我不认识你。”不在乎沮丧的说。两人敲门而入。
“Q总,我来想找个工作,我为人真诚,我在乎一切细节,选我吧。Q总我……”在乎被Q总打断,他目不转睛的看着不在乎先生。在乎大骇,急忙用他高大的身体挡住显得瘦小的不在乎。
Q总说:“两位请谈谈应聘本公司的打算”。
在乎打开话闸,一时间口若悬河,好词佳句从嘴里倾泻而出,办公室里的下属们无人不瞪大眼睛瞧着在乎,在乎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微微一笑:“有戏了!”接着他从自己小时谈到大学,从地上谈到天上,从过去谈到现在,又展望了未来,大有当年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之气势。而轮到不在乎先生时,他却只是诚惶诚恐地向Q总呈上他苦熬数夜写成的公司现状调查报告和发展规划建议,然后借口上厕所,逃也似地出了门,“天哪,在乎太来事了,我没戏了。”
一会儿,他失落的进了门,所有人都看着不在乎,Q总给了两人一个信封。刚出门,在乎一把抢过不在乎的信封,看了看,上面写着:“不在乎先生,您被录用了,因为您对本公司有研究,真心在乎本公司的发展,也一定会在乎在本公司的工作,明日7点请准时报到”。
在乎不相信,又拆开自己的信,上面写着:“在乎先生,你太在乎自己了,年轻人,再见。”
“啊——”在乎昏了过去……
【核心得分点】
一、对比突出。本文采用对比式结构,将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言行的人放在一个应聘事件里反复对照。行文上,总是“在乎先生怎么样…不在乎先生怎么样”,将两人的行为、动机、结果比较着表达,既使人物形象鲜明,也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二、戏剧语言。语言有一种富于夸饰感的描写特征,如“在乎总是声如洪钟”“不在乎的声音柔若浮云”“在乎昏了过去”,这不仅突出了本文的小小说文体特征,而且使行文具有一种轻喜剧的意味,读来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