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02
第一章: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学:
1. 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宗教吗?
阿德勒心理学是与希腊哲学一样的思想,是一种哲学。
宗教、哲学以及科学,它们的出发点都一样。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里;然后,我们应该如何活着。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的就是宗教、哲学、科学。
哲学和宗教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故事”。哲学通过没有主人公的抽象概念来解释世界。
停止攀登而中途跳下来,我称其为“宗教”。哲学则是永不止步。
与其说哲学是一门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存“态度”。
2.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课题分离”这种观点吧?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根据“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划分为“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来考虑
“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1)自立。
(2)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3.所谓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
尊重-教育的入口唯此无他。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上司要尊重部下。“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不能顺畅交流。
因为最根源的是要“尊重人”。并不是指尊重特定的他人,而是指尊重所有的他人。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尊重也是“鼓励”之根源。
4.关心“他人兴趣”
不要执着于自我,而要对他人给予关心。按照这种指南去做,自然就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5.假如拥有“同样的心灵与人生”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是“世界如何”,而是“如何看待世界”。
共鸣是接近他人时的技术和态度。
6.勇气会传染,尊重也会
教会孩子们“尊重”。
怯懦会传染。勇气也会传染”。当然,“尊重”也会传染。
7.“无法改变”的真正理由
人并不是受过去的“原因”驱动,而是按照现在的“目的”活着。
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为了肯定“现在”而去肯定不幸的“过去”。
8.阿德勒心理学中并无“魔法”
很多人都是自己选择“以后怎么做”这一面,并开始思考相关内容。
阿德勒心理学中并无“魔法”。而是具有建设性和科学性并基于对人的尊重的一种理解人性的心理学。
思:
1.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有的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有的时候,这个问题却让我们困在其中苦苦挣扎,不得要领。无论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怎样的知识体系,它给我们在实践中的指导,让我们获益匪浅。
2.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好像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遇到教育的问题,似乎只能看到问题的皮毛,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学习自立和与社会和谐相处,仔细想想,这不仅仅是我们学生时期要学习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社会中不断要学习的课题。
3.我们要学习共情,学习共同体感觉,学习之后,更利于我们客观的看待事情,而非建立在自己主观的考量之上。更客观的看待问题,更客观的描述事实,也许才是我们对于被教育者的尊重,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4.书中也提到了大而空的理论,对于理论的落地,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落实。
行:
1.好好体会书中的理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给实践提供正确的思路。
2.教会孩子尊重从尊重孩子开始,从客观对待事情开始。
3.学习共同体感觉,学习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