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对于史书上的记载其实还是比较相信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这句话虽然很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几分道理。中国的史官制度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很多史官都不畏强权,不会因为皇帝说什么就直接改。但史官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难免会因为诸如崇拜皇帝等各种原因造成写出来的实录出现偏颇。有时候表面上看可能只是在叙述事件,但实际上却包含了史官本身对所发生事件的态度。
比如当年汉高祖刘邦尚为泗上亭长时,曾奉命前往咸阳办事。办完公事后在咸阳城中四处游荡,看到了始皇的车驾,不禁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话表面上是叙事,实际上是在称颂刘邦,胸怀大志。但这种话谁说不出呢?谁不想当皇帝,享受荣华富贵?难道世界上还有健康的人希望自己四肢残障,双目失明,乞讨为生,朝不保夕?希望自己为众人所唾弃,一有钱马上被偷走?有人希望别人一看到自己,就把自己打得全身不能动弹,打到七窍流血?没有。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名扬四海,威震八方的。在那个年代,当皇帝当然就是他们最高理想了。当皇帝,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什么有什么,谁希望天天种田,三天两头还被贪官恶霸敲诈勒索?
这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任何人都能说出来,但偏偏就是记载在史书上。若不是史官想称颂刘邦胸怀大志,那会是什么?如果刘邦当年失败了,那些人是不是就会说刘邦是痴心妄想?又比如同为嫖娼,在他们看来,平民是下流,刘邦是风流,就因为身份不同,看法也就大不相同。而且这种双重标准至今犹存,尤其是现代相对自由的言论氛围,哪怕是嫖娼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这应该也就是成王败寇了,成功了就称帝称王,失败了就指责为流寇盗贼。总说要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可人们在这些事情上却更喜欢搞双重标准。只要赢了,无论用多龌龊的手段,杀一大堆无辜的人都能吹成是替天行道;可一旦输了,就算真的是替天行道,只杀一个恶贯满盈的人,都会说是滥杀无辜,毫无悲悯之心。这种成王败寇的观点,双重标准的评价,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点消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