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个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比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I-原文讲解
世人皆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是我想说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
也许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做比较,一般普通人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望而却步的感觉,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对我们的生活是去信心。
既然天才离我们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可以和身边的牛人们进行对比,找出适合自己前行的方法,努力去践行它。
这时,有的人也许会有一个疑问,明明可以和自己进行对比,那为什么我们要和他人进行对比呢?
很简单,就像走出去才不会象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一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我们才能发现自己与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和自己的长处,从而做到在扬长补短中成长。
A1-联系经验
临近年关,作为黄金圣斗士般存在的朋友D最近不断地接到父母的催婚电话。
一开始在听到父母说起隔壁家的A的工作是如何好,工资待遇有多高,关键是今年还嫁给了她年轻有为的老公时,D还能笑着和父母说不急,打个哈哈这事就过去了。
但是这回在D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在听到父母这么说时,她的情绪爆发,直接对父母说:“既然你们那么喜欢A,那你们就去认她做女儿吧。别老是拿我和她进行比较,难道我就有这么不堪吗?”
这时,D的父母便连忙向她解释:“孩子,我们不是不爱你,只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我们也想你能像A一样过得幸福罢了。”
听完,父母的话,D沉默了。
我们总是因为父母说起“别人家的孩子”,或是男(女)朋友说起“别人家的男(女)朋友”时认为这是对我们的不看好,甚至矫情地认为这是不爱我们的表现。
实际上,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男(女)朋友,他们可能想表达的只是,他们希望你能通过和别人的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去完善自己,是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A2-行动规划
001 不要满足于现状并沾沾自喜做“井底之蛙”,将自己的目光放长远点,积极和优秀的人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极致践行中不断提升完善自己;
002 学会体谅家人和爱人,他们将我们和别人进行对比的初衷,听他们把话讲完,而不是随意乱发脾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和优秀的人进行适当对比,扬长补短,在机制践行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坚持下去,也许,下一个牛人就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