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既不特别懒惰也不特别勤奋的人。
我对很多事情保有足够的好奇心,还做了足够多的尝试。比如:
除了必修课,我选修了多门跨领域的选修课,有法语课、韩国影视欣赏课,还自学过日语,考取了助理营销师等国家资格证书;做过兼职,发传单、促销;创过业,在学校里开了一个小超市;当过学生干部,还是有工资的;拿过奖学金;去山区支过教;当背包客穷游过,睡过大街、长椅和麦当劳;谈过恋爱,还把恋爱延续成了婚姻……
相对很多人来说,在四年大学里能有这些经历已经是比较能折腾的了。
在享受生活当下的可能性上,我并不懒惰,还称得上有一点小勤奋。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无数的可能性,每种可能性都让人在回忆的时候甘之如饴。
2
同时,我也称不上是特别勤奋的人。
勤奋和勤奋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广度的勤奋,另一种是深度的勤奋。
四年的时间,广度上我做到了不算懒惰,深度上却没做到任何勤奋。在尝试生活的各种新鲜感的时候,对当下的生活很有满足感和安全感;相对应的是,缺乏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当下的时间很多成了“浪费的时光”。
甚至不只是缺乏,还可能是空白。
因为没有对未来的正确的预测和具体的规划,导致在四年中我常常处于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不知道未来如何规划,只是有一些空洞的想法,就不会有系统的计划去利用眼前的
时间实现未来的规划。只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忙碌或悠闲。
第二种状态是没有对未来正确预测,当然预测不会是绝对正确而是你认为的相对正确即可。就不知道该往哪一个方向靠拢走上哪一条路是对未来的自己有利的,因为欠缺这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在未来做出选择的时候只能选择过去的错误判断或者随遇而安。
第三种状态是因为无法精准的判断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就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依据别人的判断来决定自己要去补充、学习一些什么知识。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学无所成。
其实,在享受当下的时候,因为看不到未来,我被困在了当下。
3
基于大学结束时自己的判断,选择了一份工作。
工作有迷茫、辛苦、快乐;生活中也出现了新的人际关系、复杂问题。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稔,从大学的三点一线到上班后的两点一线,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我们会为了加薪而高兴,为了假期而欢呼,为了加班而苦闷,为了工作中的勾心斗角而无奈。生活被固定在了8小时之内和8小时之外两个大圈里。8小时之内日复一日,8小时之外我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是日复一日。
于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状态。工作可以换,可是如果自己不改变,不是从一个圈跳进另一个圈吗?
从我的角度来看,工作后的模式和大学里的模式是如此相像,彼此循环的轨迹如此一致。都有着相同的烦恼:对并不满意却又难以改变的当下的痛恨。
4
活在当下是一个听起来如此正确执行起来却贻害无穷的概念。
我们在很多鸡汤文里见到过他,也在很多演说家的嘴里听到过他,甚至曾为了他感动,坚定了自己生活的原则。不纠结于过去,不烦恼于未来,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不好吗?做好了当下未来不就好了吗?
正确吗?不正确。
如果没有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活在当下就是浪费生命,当下做的再好也只是这一层面的优秀,永远无法前进到下一维度,未来的维度。
很多时候,我们成为被“安利”的大多数,津津有味的享受着自己的当下,全然忘却了:Winter Is Coming。
我们应该活在未来,活在立足于未来的当下。
不活在未来的人,往往将现在不断的重复;不活在未来的人,永远不会成为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等待任何时机的成熟,今天开始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你相当于某种程度上已经活在自己期待的未来里了。
大部分人不敢活在未来的原因是:害怕自己预测错误。其实这没有什么,预测错误并不可怕,预测验证是有时间周期的,这个预测失败了就换下一个预测,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预测能力,总会在某一个周期实现目标。再者,就算每一次预测都失败了,那也是经过努力的失败,总比不敢做出预测困于不该改变的当下要好吧?
同能不能预测准相比,能不能坚持积累,让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这才是活在未来更为关键的问题。
版权声明:文章皆为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