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杂志摘】新周刊2016.05(467期)

【杂志摘】新周刊2016.05(467期)

作者: 萧遥9 | 来源:发表于2016-06-05 20:21 被阅读83次

    【语录】

    苟且是自己活出来的。你的眼前能被你活成苟且,远方也能。

    卒婚——从婚姻中毕业,指那些仍然相爱的夫妇在晚年分开居住,以实现各自的梦想。

    【孟非】

    这20年来,我没有什么事是遗憾的,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获得和拥有都是暂时的,失去都是永恒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人与人,无论什么样的关系,都只是你生命当中的一段陪伴,不会是永远的。像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相伴了半个多世纪,也是生命中的一段而已。我们都得面对“失去”这件事,当我们有这个认识的时候,就不会对很多事情执着了。

    连奥巴马下班都要回家和孩子吃饭,你有多忙?你在忙什么?那马云就不该有媳妇家庭了?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家都把欲望降低一点,才有可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当你掌握更多资源的时候,你就可以跟很多事情说“不”,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内心强大,就是能够知道不要什么,强者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都能得到”,而是关键时刻舍得不要——你舍不得不要,我舍得,我就比你强。

    【杨澜】

    如果没有热爱,没有乐趣,任何事情都做不长,不管别人给你多少钱。

    赚钱并不能定义人生的幸福,我们还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家人、同事和朋友之间良性的情感关系。女性在这方面的敏感度和先进性要优于男性。幸福是她们的人生目标,而男人则还是认为社会价值观下的成功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幸福并不是“知足常乐”,不再有任何的追求,更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得到舒展,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看有多少人能够自由地发展自身。

    【专题】>>>人,诗意地苟且着<<<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

    得到的是苟且,得不到的是诗和远方。你以为俗艳的红玫瑰是苟且,纯情地白玫瑰是诗和远方,殊不知,换个角度来看,性冷淡的白玫瑰才是苟且,而热力四射的红玫瑰是心口那颗朱砂痣。你的苟且,可能是他人的诗和远方,反之亦然。

    把眼前的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这正是日本匠人精神的实质。把眼下的“苟且”过得认真美满,才是尘世中真正的“诗和远方”。

    没有面对苟且的勇气,远方也不过是触不到的黄粱一梦而已。鸡汤虽好,多喝无益。

    【中国人的精分】

    过去学习的是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理性、强调国家、强调责任,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追求个性的张扬,责任不再是一个必要素质,甚至沦为一种奢侈。失去了责任心,也就丢失了一部分道德准则,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逐渐模糊,人生目标也难以设立。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人性是被约束的,随着传统观念对国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西方强调自我的理念不断渗透,中国人被压抑多年的人性正在逐步被释放出来。

    不仅是中国人,德国人、俄罗斯人的从众心理都很强。美国人不从众,不相信权威,只相信自己,因此他们才有创新。

    东西方考虑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是辩证思维,一个事情经常看两面,而西方是逻辑思维,强调事物本身的特性,不像我们中国人看关系,放在关系里去考虑。所以不同厉害关系下, 同样的人和事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和反馈,更容易做出正反两种极端的评价。

    【微信群苟且/朋友圈诗意】

    微信群是一群人的孤单,朋友圈是一个人的狂欢。

    朋友圈像你精心布置的客厅,是访客可以落脚参观的地方。每一处都经过细致考量,最终呈现出几乎完美的观感表象。有时我们并不喜欢那些极端美好的“装修风格”:天总是蓝的,孩子总是萌的,食物总是诱人的,车钥匙总是壕的。

    【八小时内苟且/八小时外诗意】

    他们在上班时憧憬着远方,在下班时憧憬着别人的远方。工作是生活的全部还是谋生的手段?上班是对人生的绑架还是通往自由之路?

    那些总想不通人为什么要上班的诗意症患者,所有的消费指数都会让你相通。

    朱德庸说:所谓上班族就是收入永远追不上物价的那种人;所谓怀旧就是当你想起上份工作薪水时的感觉;所谓努力就是当薪水与账单相比较之后会产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敬业就是当老板站在你桌旁时你所呈现的一种状况;所谓专业人士就是他拥有豪华轿车而他的老板拥有他的人;所谓中产阶级,就是拥有车子、房子、妻子、孩子,但四者都只到中等程度的人。

    韩寒说:自由“肯定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自己所愿地生活”。然而真相是,这世界上大部分人既没有做想做的事,也没有过如愿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由是免于对生存的恐惧。”

    你认为的诗意和远方,是酒店、旅游、服务行业的一份工作。你总想证明自己是一个靠理想就能获得自由的人,但你最清楚那不叫理想叫妄想。

    【婚姻苟且/恋爱诗意】

    婚姻最考验一个人的情商,但绝大多数夫妻并不刻意去拿高分。

    爱情只产生快乐,婚姻则产生人生。

    【养孩子时苟且/晒孩子时诗意】

    晒娃也分几种,有卖萌的、有秀才艺的、有黑自己娃的。在晒孩子狂魔自带滤镜的双眼中,这些无聊又无趣的照片,泛滥着自家孩子诗意的萌感。

    发朋友圈的是大人,看朋友圈的也是大人,不明真相的孩子,无端端多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自己,供父母的朋友观赏、点赞,或者默默拉黑。

    【买马桶盖苟且/赏樱诗意】

    真正的旅行绝不仅是见证美妙的奇观,同样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

    旅行说到底是一场逃脱——逃脱来自生活本身的重负。

    当眼界和心灵同时开放之后,你回到现有的生活,但你已经不再是那个你,因为“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葡萄牙诗人佩索阿)

    【刘强东苟且/马云诗意】

    刘强东表现为一个实干闯未来、发家致富后搂着小媳妇回老家发红包的民营企业家形象,而马云则更像一个四处布道、传播思想和哲学的演讲家。

    观其名知其人,从潜意识分析,刘强东的创业动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夫妻店,让岳父看到自己对他闺女的爱有多深,好完成官二代的高攀;而马云的创业动机是为了实现芝麻开门后那些欲迷人眼的金银珠宝。京东为了实现一份美好的爱情,你织布来我放牛;阿里巴巴是为了实现一段未知的探险和诗意的梦想。

    【创业狗苟且/创客诗意】、【成名前苟且/成名后诗意】

    这个时代人人可以创业,但不是每个创业的人都能成功,不是每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都会飞。创业除了拼想法、拼勤劳,其实更重要的是拼资金、拼人脉。

    想创业的时候是诗意的,干创业的时候是苟且的。说白了,其实是成功前是苟且的,成功后才是诗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相减之差,就是那碗浓浓的鸡汤。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苟且之时——是所有成功学拥趸最为诗意的自信,我现在苟且又如何?总有一天我会从苟且中脱胎换骨,成为另一个诗与远方的活样本。

    【城市苟且/田园诗意】

    城市是刚毅的,像一个严肃的中年男性,人们需要小心克制他们想要纵情肆意的念头,并且恪守无穷无尽的隐形规则。

    城市里的人们自愿活得像个陀螺,田园则默许和鼓励着你的野性。

    一个人的野心多多少少是可以在城市中被成全的,这里有无穷的可能性。而田园就没那么美好了,在这里,人们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压抑需求。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以至于到了必须要和自己面对面的紧要关头。可见鬼的是,诗意就在此时诞生了。

    城市里每个人都有各种压力和烦恼,大同小异,大家都有找不到出口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苟且和诗意的综合体,苟且时卸下包袱去追寻一下诗意,而得到诗意时也别忘了曾经的苟且。

    【农金苟且/民谣诗意】

    喂你喝下这碗汤的人,其实早就成功脱离了“此方”的困局,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凌空蹈虚,只剩下柴米油盐、车和房吃力的你们,为这一场诗意贩卖埋单。

    【知道分子苟且/知识分子诗意】

    我们常常以为,中国拥有12.5亿部智能手机的时候,已经和世界靠得很近了。但是这些手机很大程度上创造了许多“知道分子”,而中国需要的是知识分子。

    崔永元把中国当下的知识分子分成三类:一类叫拍案而起;一类叫洁身自好;一类叫随波逐流。从历史的角度看,最需要的是拍案而起的知识分子,这样的人除了要有血性,还要有知识。

    【不曾苟且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毛姆说: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意义感无处不在,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坍缩。

    苟且与诗意,不过是现实与梦想的另一种说法。

    这些扎根平凡的生活之诗,总藏在击中心灵的不经意间。

    或许没有任何人比日本人更关注平凡。(也是他们保存了我们失去的工艺传统)

    如何将苟且过成诗意?彻底地经受、观察并尊重平凡。

    【文化】

    对于真正爱电影的人来说,观众不需要被刻意讨好。

    哈萨克人有一句谚语:骏马和雄鹰,哈萨克人的翅膀。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鹰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志摘】新周刊2016.05(467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dr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