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果粉,不关心科技的发展,我对手机、电脑长期以来的要求就是能用就行,所以即使从苹果换成了安卓,我依然感受不到他们巨大的差距。我看这本书只是因为白老师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非虚构作品,我想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作品。然而,当看到乔布斯最后的总结时,我全身冰冷,牙关紧咬,我知道我已经被他所创造的现实扭曲力场所改变。
怎么可以这样?
从一开始看这本书,我就被这个问题包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这样?乔布斯的生活经历实在是我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愿意服从权威、靠恶作剧打发无聊的问题孩子,但他的父亲认为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学校有责任激发出他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去背一些没用的东西。到了高中时期,恶作剧、迷幻药、反主流、工作、电子设备成为了他生活的主题,这些事情对我们现在的家长来讲哪怕只是听之闻之,都感觉像是掉进了地狱,更不用说是亲自去尝试了。我们担心的是:小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听话?打游戏上瘾了怎么办?不认真写字怎么办?小学学不好初中怎么办?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他的人生就可能完蛋了?!1982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提问:“你们中还有多少处男处女?你们中有多少人尝试过迷幻药?”他一直称自己使用迷幻药是一段意义非凡的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这符合我们对自己家孩子的期望吗?一个孩子怎么可以这样?
他有着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人要么就是“神”,要么就是“饭桶”、“白痴”;人们的工作成果要么是“最棒的”,要么就是“完全的垃圾”,“他就像高压交流电一样善变“,在这一刻糟糕的或者绝妙的东西,下一刻就会完全推翻。他拒绝使用CEO专有车位,却霸占了残疾人停车位。他希望被(他自己和其他人)看成一个愿意为1美元年薪工作的人,却又希望得到大笔的期权。
这符合我们对企业家、管理者哪怕只是一个小组长的认识吗?一个领导怎么可以这样?
他是公司的创始人,是董事长,但只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干得不好就可以被免职。董事会希望苹果在法国的主管加西回总部,加西的条件是能保证自己管理整个项目而不是在乔布斯手下工作,他就会接受这份工作。他的妻子联系朋友安排他与奥巴马见面,他却说不想去。
这符合我们对管理的认识吗?一个下属怎么可以这样?
他坚持他的动机不是钱,他主张过一种不执著、非物质的生活,然而他对公司的整体运营和产品的各个环境却都有着极端的控制欲;他说对他的很多创意以及灵感都来源于禅修,然而,禅修最强调的内心的平和从未出现在他身上。
这难道不矛盾吗?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
完美主义
2009年年初,单位的一位领导让我帮他把他的电话本导入到他的iphone。我不知道这是一台什么设备,通过百度各种经验,我在我的联想电脑装上itunes,竟然莫名其妙导入成功了。但是我到现在其实并不能保证任意一台苹果设备都能与电脑百分之百的连接,它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每一次连接都会花上我很长时间,所以我对苹果设备一直没有特殊的好感。
原来我只是缺一台苹果电脑。
乔布斯设计之初就要求他的系统是封闭的,强调端对端的控制,简单、流畅、易操作,因为对WINDOWS系统开放itunes,真的完全违背了他的初衷,也让我们这种菜鸟用户错失了完美的体验。
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他创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产品,他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
他对完美的要求不仅是体现在产品上,包括每一次发布会,他的妻子劳伦说:“每一页幻灯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在每一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他把每一页内容都做成三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然后让劳伦选出最好的一个。“他对此十分投入。他会把每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改变一两个词,再重新说一遍------

这样的要求同样体现在皮克斯的的动画电影创作上,他要求每幅画面都要和背景音乐结合得恰到好处。他能发现别人几乎无法发现的镜头细节。
他不想戴他认为设计丑陋的面罩,他讨厌他们安装在他手指上的氧含量监视器,只是因为那个东西太难看也太复杂,他建议可以设计得更简洁的种种方式。
我被他这种完美主义的追求所折服。
专注而极致
乔布斯一直坚持做他认为有价值的事,一旦设定好目标,就把分散精力的事情全都过滤掉。他只保留麦金塔电脑、ipod、iphone这几个核心产品,对法律纠纷、癌症诊断等事情则会坚决忽视。

然而,这种极致或极端的行事风格给苹果的员工们注入了持久的热情,也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些没有被摧毁的人都变得更为强大。
“他的行为可以让你在情感上饱受折磨,但如果你能挺过去,它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霍夫曼说。
所以,无论是在他的私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中,他的核心圈子里集中的都是真正的强者,而不是谄媚者。
我只是感慨如果有幸在这样的公司中工作,至少不会在四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吧。
人文精神
在乔布斯与盖茨最后的私密谈话中,他们都谈到了很多关于家庭乐趣的话题,包括他们多么幸运,娶了适合的女人,也有了很好的孩子。他抛弃了丽萨,但丽萨能够飞回来与他和解他很开心;他在处理公司危机时不忘带上里德,让他看看他的父亲是如何工作的,并声称这样的经历比他上几年商学院学到的东西都多;处理完危机后,他又飞回度假村到全家一起去日本旅行,他说他写本书的出发点是让孩子们去理解他。
尽管他是那样极致的矛盾综合体,做他的妻子、孩子很不容易,但他仍然知道自己的责任,并尽力去做好。
他抱怨这一代的孩子们,更加物质主义,根本不愿意用理想主义的方式来思考,一心追求名利,连接近理想主义都谈不上。
他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所以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他们在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工程师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伟大的艺术家,像列奥纳多• 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同时也是精通科学的人。
我们不理解他,是因为我们既没有人文精神,也不懂科技。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主义,我们只有各种理想,而那些理想的目的无非是挣更多的钱。苹果的产品让一个3岁的孩子就知道如何操作,但没有人文精神做底蕴,这样的产品只会带我们进入更狭隘的世界。原来我们自高自大是以为我们生活的一个小镇就是全世界,现在我们更加自大是因为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跟我的认识完全一样。我们不需要考虑看什么,每天有海量的信息推送到前眼;我们不需要考虑我们需要什么,计算机推荐的合适你的产品一直在你家附近的仓库等着你。地球变成了完全不同的N个平行世界,理想变成了遭人唾弃的词语。
而我,却像一个婴儿一样刚刚走进这个世界,试图去理解他所说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理想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