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传上座部佛教
第六章:对于南传佛教的误解

第六章:对于南传佛教的误解

作者: 4928b15caebf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0:46 被阅读129次

在2011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空海师父的禅修营。关于那次禅修营之后,我了解了佛教的发展史,最关键我了解到了南传佛教这样一个概念。这对我后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渐渐涉猎南传的书籍。而且我对空海师父的经历也非常感兴趣,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算是“师兄弟”嘛,那时的我如此的想着。如此,便对师父有了几分亲近感。

最让我佩服师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接着汉传僧人的身份,在尽量的还原着原始佛教的教法。毕竟,想让传统的汉传佛教徒直接了解南传佛教是一件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南传佛教早在早些时候被披上了小乘佛教的标签,而大多汉传佛教徒对南传佛教及南传佛教地区不甚了解,所以很难接受南传理念,而师父很巧妙的将其转换了过来。让我们看一篇文章就会更明白一些。

对于南传佛教的误解(释空海)

南传佛教指目前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地的佛教,当代著名的法师和居士有斯里兰卡的罗睺罗长老、泰国的阿姜查尊者、缅甸的马哈希尊者、葛印卡老师等等。在当代中国,我们对于南传佛教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原因是我们对于南传佛教缺乏了解。

1、从历史来看

早期佛教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代。在佛陀时代,并没有上座部和大众部之分,也没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分起源于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的提出,当时反对的对手主要是说一切有部。而南传佛教则主要传承自分别说部,进一步根源自原始佛教。因此,从历史上来看,南传佛教的传承与北传佛教并没有直接的分立。

2、关于“我空法不空”

部派佛教时代,说一切有部认为我空法不空,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认为存在某种“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本体,所以大乘中观宗就提出我空法也空的看法,认为不存在“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本体。后来,唯识宗又在“因缘聚合而成”的意义上提出现象的存在性,当然这些现象并不是“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南传佛教怎么看呢?

在南传经典《法句经》里写道:“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在其他南传经典里,也有多处提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注意到,在“无常”,“苦”之前的主语是“诸行”,在“无我”之前的主语却是“诸法”。因此,南传佛教的意思很清楚,一切事物都是无我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不假因缘而自行存在的。

3、关于“菩萨”精神

南传也有菩萨道,可以参考林欣《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或者进一步参考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的《南传菩萨道》。行者可以选择菩萨道,发愿成为菩萨,直到遇到在世的佛陀,在具备某些条件下可以得到授记,走向成佛之道。另外,除了发愿成为佛陀,还可以发愿成为上首大弟子和大弟子等等。所以,并不是南传就没有成佛之道,并不是南传行者就没有走成佛之道的。

当然,南传的菩萨道与北传的菩萨道也不尽相同。南传佛教并不强调所有弟子都走向菩萨道,因为走菩萨道的要求是很高的,得到佛陀的授记才可以成为菩萨。南传佛教并不鼓励所有弟子都以此为目标。他们认为,佛陀的解脱与阿罗汉的解脱并没有两样。佛陀就像一位医生,可以发现并提供治病的方法,病人听从医生的方法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也可以在住世的时间里帮助提供治病的方法,但是病人并不一定都要成为医生去自己发现治病的方法。

如果“菩萨”精神指帮助他人的话,那么南传经典里也有十波罗蜜的教导,这十个波罗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耐、真实、决意、慈与舍。这十个波罗蜜也可以归结为六波罗蜜,与北传的六波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相当。在佛陀时代,圣弟子们证道后纷纷走向传道。在佛陀般涅盘后,圣弟子们为了正法久住开始第一次结集。在当代,南传佛教的阿姜查、马哈希尊者和葛印卡老师等等,他们开设的中心已经走向了全球。一切布施法布施为最。或许,他们如果不走阿罗汉之道的话,也有可能是在为成佛之道积累波罗蜜。

4、一乘道

南传经典《念住经》说: “比丘们,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祛除苦楚悲痛,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体证涅磐。”这条路就是念住,可以分为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就着身体来观察身体,就着感受来观察感受,就着心来观察心,就着法来观察法,观察它们的生起和消灭,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觉知无常,如实知见,不产生执取。在佛陀时代,很多弟子在佛陀言下就证入了圣道。

北传经典里关于实修的方法,虽然宗派各不相同,术语也可能各不相同,但其目标也是指向贪嗔痴和执着的消除,也可以归结到念住。

比如禅宗的方法,《坛经》曰:“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於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莫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

对于净土宗,六祖大师曰:“大众大众作意听,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六门,内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佛是自性作,莫向身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即是弥勒,人我即是须弥,邪心即是海水,烦恼即是波浪,毒心即是恶龙,尘劳即是鱼鳖,虚妄即是鬼神,三毒即是地狱,愚痴即是畜生,十善即是天堂。无我人,须弥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施大智慧光明,照耀六门清净,照破六欲诸天下,照三毒若除,地狱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六祖大师的开示,对于净土宗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当代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的遗偈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还有一首遗偈是:“请各法侣,深思熟虑,生死循业,如蚕自缚;贪念不休,烦恼益苦,欲除此患,布施为首;净参三学,坚持四念,一旦豁然,方知露电;悟证真空,万法一体,无生有生,是波是水。”此处的三学是戒定慧,四念是四念住。

当代净土宗广钦老和尚说:“修道是为了得到解脱,不受轮回,看能否修到五蕴皆空。修道是要去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行、住、坐、卧去悟,去体会这些佛道,才不会空过光阴。”“经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话说而已,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蕴。”“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方。”

愿我如实知见,愿一切众生如实知见!

其实,到了2015年,我再次机缘巧合下参加了空海师父的禅修营,在禅修营期间,我读到了影响师父人生之一——印顺长老所著的《印度佛教思想发展史》更是震惊无比,让我了解了整个佛教的演变史,这其中包括南传、藏传、汉传佛教的具体演变情况,尤其对其中一些内容更是吃惊到难以相信的地步!看完了这本书,我也彻底明白为什么到了印顺长老晚年极力将葛印卡的传承接引到台湾了。在这里我也推荐大家看印顺长老的两本书——《印度之佛教》和《印度佛教思展史》两本书。

最后,我推荐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体验一下空海师父的农禅以及山水禅等课程体验。说实在的,这两个课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当然,空海师父的其它课程也同样非常精彩,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体验一下。

相关文章

  • 第六章:对于南传佛教的误解

    在2011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空海师父的禅修营。关于那次禅修营之后,我了解了佛教的发展史,最关键我了解到了南传佛...

  • 佛历•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 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部派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

  • 拉萨的守护神,吉祥天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被分为3个教派,即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其中藏传佛教属于北传佛教,是比较神秘的一个部...

  • 藏族佛传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

  • 浅谈人们对于佛教的误解

    认为佛教是一种迷信:迷信指人们因为知识不够、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不够导致的一种脱离真实情况的判断,是没有证据能够支...

  • 袁项城(35)

    佛教的传承分为三支: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 格鲁派被...

  • 南传上座部佛教简介

    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

  • 南传佛教“五树六花”的溯源以及文化鉴赏

    南传佛教“五树六花”的溯源以及文化鉴赏 作者:花木君 在我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人们普遍信奉南传佛教,据说...

  • 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藏传佛教三杰

    佛教源于印度,弘传于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北传汉语系佛教和藏传藏语系佛教...

  • 吉祥经

    《吉祥经》是佛陀应一位天人的要求所讲的幸福吉祥之道,在南传佛教中很受重视,是南传佛教信徒日常念诵经文之一, 南无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六章:对于南传佛教的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e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