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如何说的课程一点不偶然,是一种必然,孩子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自己“丑陋”的一面,越来越清晰的被照见!当我发现一切秘密都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我就开始了对自己的觉察!当你强烈的想要自我觉察,想要自我成长的时候,你的生命中就一定会出现这样一个人,结识晶晶并非源于如何说课程,而是悦己读书会,原来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想要和大家一起读读育儿书,我真的觉得能量能够传递,从最开始的放空,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觉察,我也开始觉得奇怪,我怎么了?我为什么能够越来越清晰的看见自己呢?这种“浸泡”带给我的觉察,让我毫不犹豫的想要走进晶晶的课堂,想要走进“如何说家长课堂”!
两天的课程,我吸收到的不只是“如何说”,如何说背后的为什么也让我感觉非常好奇,为什么我们习惯说的语言听起来那么耳熟?我们的信念从何而来,又是怎么主导我们行为,结出我们其实并不想要的“结果”?
我们从谈感受开始,这让我觉得好陌生和难以开口,因为三十多年没有照顾过自己的感受,没有和别人谈过自己的感受,没有告诉过老公我很生气,(而是发脾气,我生气你难道看不出来吗?)也没有告诉过宝宝,妈妈现在心情不好!希望你可以自己玩一会!(而是重复我母亲带给我的剧情“你现在最好离我远点” “闭嘴,到门外去哭!”)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来修复自己的内伤,可是如何说的方法却可以让我们立刻先从改变一种语言开始,先从谈感受开始,这是对所有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我发现当我更多的和孩子谈感受,孩子更能理解我!当我更多的去承认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就流动起来
场景(一)
宝贝“妈妈,我想要一个***(玩具)!”
妈妈“好啊,它看起来很酷!看起来你真的很想立刻拥有那个玩具!我想你过生日的时候一定希望收到这个特别的礼物吧,我们先把它列入愿望清单!过几天你过生日,你最想要什么礼物呢?”
宝贝“我想要***,”
妈妈“好啊,我们列入愿望清单吧!”
宝贝高兴的和我聊起他最爱的玩具!
我自己都觉得说出孩子感受的语言,并不是我习惯说出的语言,这两天的演练和实操的确让我真切的感觉到语言的力量!原来和孩子沟通也不难!
在练习描述性赞赏的一个体验环节的时候,我的感受和觉察非常的深刻,我终于明白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对于孩子的评价也很低的缘由!(不能剧透!)描述性赞赏是对事不对人,不评价人的品性,只描述事情本身!这个方法真的有点难,不过反复练习也会成为一种自己的语言!
场景(二)
宝贝:正在拍球
以往的妈妈:宝贝好棒啊!太棒了!(太棒了曾经就是我的口头禅)
学完如何说的妈妈:(我决定改变这种危险的夸奖孩子的语言!)哇塞,宝贝妈妈看到你能连续拍球了,还能双手交替的拍!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场景(三)
宝贝早晨准备去幼儿园在学习季扣子,孩子有点着急:
以往的妈妈:宝贝慢慢来不着急!(这时孩子会更着急,甚至看到就站在身边的妈妈果断放弃自己扣扣子,央求妈妈来帮忙)
学习了如何说的妈妈:季扣子的确有点难,有时候我们可以两只手一起对准扣眼,一起合作可能会好一些!(尊重孩子的努力,孩子会更愿意多去尝试)
这些是发生在我们家的真实案例!
如何说,都是在改变一种我们的母语,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自然习得这种尊重的语言!
自我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变一种母语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愿意为此付出!你是否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