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人回老家后,我们家的格局和氛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我,女儿,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更融洽、更密切了。就像轮胎加了润滑剂,跑得更顺畅了。

01
以前,老人和我们同住时,会帮着我们做做饭,干些家务。表面上看,我们得到了很大的便利,有老人帮忙减轻我们的工作量。但实际上,我们夫妻俩却在为享受这些便利时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丈夫在这个家的存在感;比如,我们夫妻的亲密关系。
与老人同住,他们会把自己积攒多年的行事观念带到我们家里来,并且在有意无意间渗透着我们年轻的一辈,这其中不乏很多影响家庭和谐的方式。
婆婆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加之爱子心切,因而几乎不给我丈夫一丝沾手家务的机会。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大家都在各自忙乎时,丈夫躺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着“葛优躺”玩手机。就算他想主动帮忙干点什么时,也会被婆婆一句“你歇着吧,不用你!”给打回去。
一天早上,丈夫早早起床洗漱好了,看着婆婆在忙乎着做早餐,我在陪孩子晨读,无所事事的丈夫百无聊赖地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一屁股陷在了沙发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想,决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对丈夫说:“老公,要不你每天早上晨跑吧。等天气好了,我和闺女跟你一起跑,这样一天都有精气神。”
没过几天,孩子开学了,老人打道回府了。老公的懒洋洋气质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因为早上我要陪孩子晨读,老公就主动承担起了做早餐的任务,而且是乐此不疲。第一次做的煎鸡蛋,糊了,黑黑的。老公皱皱眉,我安慰道:“只要是你做的,都是好吃的。”再后来,试了几次,简直是炉火纯青。在闺女“爸爸,你真是大厨师”的赞叹声中,老公更加干劲十足了,连挥舞锅铲都像踩在音符上一样欢快,透着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就如同一幅打乱的拼图,父母与我们同住时,怎么磨合协调都不对劲。
现在,只是简单的重新换一种排列组合方式,整个画面就有了生机。

其实,一家人回到家后,能够一起相处的时光,无非就是做做饭,在饭桌上一起聊聊学校里、单位里、新闻上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收拾收拾家,辅导孩子功课。倘若这些事情全是各自为阵,成为了一个人的独角戏,那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家,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晚上我在厨房准备晚餐时,老公在一旁帮我打下手,剥个蒜,切个葱,顺便还能聊会天,做饭的过程也变得那么有滋有味。
现在,丈夫在我的支持下还养成了每天跑步半小时的习惯。虽然老人不在身边,家务全变成我们自己承担了,但是超乎我们的预想,我们将工作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学习了时间管理,挤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健身,学习,全家一起娱乐。
婚姻,是两个人感情的归宿;更是像两个人通力合作,一起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打败一个又一个小怪兽。
在“忙并快乐”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彼此合作,真实地运转一个家。而这个家,只有在夫妻二人合力用心经营下,才是一个真实可控的婚姻状态。

02
我相信我们的父母总是爱孩子的,但是每个人的方式并不相同。有段时间,我和丈夫总是争执不断,现在回忆起来竟忘了为什么事就大动肝火。恰逢那段时间母亲也在我们家住。
遇到我和丈夫吵架时,母亲定是内心煎熬。她不知我和丈夫只是说几句气话,等气性一过就会烟消云散。我母亲总在我们还焦头烂额之时插入进了“看你们这样,我也不想待了,快给我买票!”仿佛一剂火上浇油,更加速了我们情绪的恶化。
想起《围城》里压倒方鸿渐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和孙柔嘉吵架时一旁亲戚的注视。当我们在情绪激动时,旁人的情绪和话语确实会让我们做出内心并不情愿的举动。
不管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都不是出自我们所愿,也非我们可控。
后来,母亲可能意识到了这点。即使奔波一点,父母都要回到自己家住,给我们和他们一个独立的空间。
我确信,老人都是爱子女的。不管是我的父母,还是公婆,他们都希望子女的家庭幸福。那么,我们也应该引导他们感受到我们婚姻的界限,保护好我们的婚姻。
因为,婚姻是专属于夫妻二人经营的,是容不得他人插手代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