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0-05-09 22:38 被阅读0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这组醉书共写了五首,本诗是第一首,也是最出名的一首。

望湖楼位于杭州西湖湖畔,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六月二十七日,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这个时候,苏轼因为与变法的王安石等新党政见不合,刚刚离开京城,出仕地方。他坎坷不定、波折不断的际遇还没开始,虽然有不如意,但总体心态还是平和乐观的。

这首诗倒没涉及到人的内心世界。它是单纯的写景,写了夏天湖上一阵骤然来去的急雨,捕捉生动,令人恍若身临其境。

第一句写大雨欲来的天色。比喻写法,天空乌云滚滚,云色浓重得如打翻的墨汁。自云色仿佛已见大雨滂沱的情景。只四个字,蓄势充足。“黑云翻墨”后却又接了“未遮山”,描写细致,也为后面暴雨骤然而去做了铺垫。浓云虽然势盛,然犹有不及的所在。天的边际,山的那边,仍然是青山白云碧天。一句诗,七个字,一副水墨画铺展在天空中,且色调对比鲜明。

第二句顺着前面的蓄势,写急雨如注之景。夏季的雨,往往又急又大,白雨,可见雨之声势,雨点下得密、下得急、下得大,自天及地,连成一片,如同在天地间扯开了无边的白幕。“跳珠”,也是比喻,杂乱而下的雨滴仿佛珍珠,在不停地跳动。大雨浇在湖中游船上,好像有无尽的珍珠被抛下来,在船上起落,珍珠白莹莹的光泽在船上四处闪烁。

夏天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诗的节奏也立刻变化。忽是突然之意。突然来了一阵大风,卷地而起,直上高空。刹时间,黑云也散了,暴雨也散了。

“望湖楼下水如天”。尾句交代出诗人立足观景的地点,照应诗题。在望湖楼看过去,湖面平静开阔,倒映着青湛无垠的天空。骤雨过后,整个广阔的湖畔都那么安静又洁净,让望湖楼上的人眼睛和心胸都舒服怡然。

经过一场暴雨洗礼,西湖的山水必然更清秀新润,让人心生喜悦。

人生也一样,免不掉遭遇狂风暴雨,怎样穿越风雨,却是需要智慧和心力的。苏轼此后,屡经狂风暴雨,然而风雨不仅无损老坡,反而成就了老坡。苏轼才华天纵,无法学习,但他对待风雨的智慧与心力,却可以让人好好思索。

相关文章

  • 一日一书 - 草稿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读经典,写经典。 宋代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裴洪顺书 行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

  •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这组醉...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风雨过后是晴天

    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感触感想: 黑云至、白雨...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是苏轼所写。 望湖楼:位于杭州西湖边昭庆...

  • 2019080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2020-09-2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夏季狂风暴雨的片段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 苏轼的风雨人生

    卷地风来,忽吹望湖楼下水如天。你们也就知道这首诗吧。这是苏轼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书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湖楼下水如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kr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