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读 | 53 |《战国策•楚一•子象论中立》

每日一读 | 53 |《战国策•楚一•子象论中立》

作者: 慕若文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07:38 被阅读0次

原文:

齐楚构难.宋请中立.齐急宋.宋许之.子象为楚谓宋王曰.楚以缓失宋.将法齐之急也.齐以急得宋.后将常急矣.是从齐而攻楚.未必利也.齐战胜楚.势必危宋.不胜.是以弱宋干强楚也.而令两万乘之国.常以急求所欲.国必危矣.

译文:

齐楚两国相争,夹在齐楚之间的宋国,原想保持中立。齐国施压逼迫宋国表态,宋国只好表示支持齐国。子象便替楚王做说客,对宋王道:

“楚国没有对宋国施压,反而失去了支持,便一定会学齐国的样来施压。齐国一施压就得到了支持,今后更会不断向宋国施压。使两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大国都来施压,宋国岂不太危险了么?

“‘一边倒’跟着齐国去打楚国吧,如果打胜了,齐国独霸天下,首先吞并的必然是宋国;

如果打败了,弱小的宋国又哪能抵抗强大的楚国呢?”

后记:

子象,战国时期的辩士。

子象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口才确实了得,寥寥数语,便对宋王把利害关系说得一清二楚。他劝宋王不要做墙头草一边倒,而要对齐国打楚国牌,对楚国打齐国牌,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保持中立,这的确是高明的外交政策。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辩士活跃于各国邦交活动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当属苏秦为其中翘楚:

一,他所辩的是合从之术,关乎战国时期的两大根本战略,具有全局意义,行踪遍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二,他所言历史、地理、军事等知识丰富,语言多排偶,气势礴磅,雄辩方法多变;

其三,他成就最大,挂六国相印,使得战争硝烟平熄十五年。历史上还没谁能比得上苏秦,凭一个人的力量使得战事频发时期和平能保持这样长的时间。

那时若有诺贝尔和平奖,苏秦当之无愧。

苏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

苏秦师从鬼谷子,与张仪同学,习纵横之术,后攻读《阴符》,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名显诸侯的苏秦,内心是孤独的,不然不会爱上燕易王的母亲(已故燕王文侯的夫人)。

相关文章

  • 战国策―齐、楚构难

    【原文】齐、楚构难宋请中立。齐急宋,宋许之。子象为楚谓宋王曰:“楚以缓失宋,将法齐之急也。齐以急得宋,后将常急矣。...

  • 《念楼学短》学习录52

    原文 齐、楚构难,宋请中立。齐急宋,宋许之。子象为楚谓宋王曰:“楚以缓失宋,将法齐之急也。齐以急得宋,后将常急矣。...

  • 《论语》每日一读53

    《论语》八佾篇第三13 【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这其实是一句“带血”的格言,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楚策四》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

  • 文言文练习合集_4

    题目: 战国策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

  • 25/sep/2017 狐假虎威 Le Prestige Emp

    语出《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 2018.10.18《战国策》北川,战国策4 - 游说、谈判,有

    2018.10.18《战国策》北川,战国策4 - 游说、谈判,有效沟通的关要 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游说、谈判...

  • 南后郑袖:她的危害远不止于《芈月传》

    《战国策·楚策三·张仪之楚贫》:“南后、郑袖贵于楚”。 这里的“楚”,指的就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 我们先澄清《芈...

  • 每日一读(庄辛说楚襄王)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楚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

  • 战国策―楚考烈王无子

    【原文】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读 | 53 |《战国策•楚一•子象论中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l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