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作者: 粉红皮皮猪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23:38 被阅读0次

    《灿烂千阳》随笔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的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穆罕默德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战火纷飞的地方中,充斥着抛弃,冷漠,流离失所的故事,会用这么一个灿烂而又向上的名字来概括。当我再次读完这一本书时,我想这几个字正是对其中女主人公的完美诠释。这是一部“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胡塞尼让我们看到,女人对家庭的爱竟能让她们投入不可思议的英雄般的自我救赎,而依凭对爱的回忆,就能让苦难中的女人活得沧桑。他让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迫使我们思考:如果注定要面对惨淡的人生,我们终将何去何从?

    跌宕的情节,细腻的笔触下藏着汹涌的情感,让人看了不禁为之动容。似乎故事从开头就注定了玛丽雅姆的一生是不幸的。她是一个哈拉米(私生子),虽然这并不是她的错,可当这个粗鄙的词语从她的母亲口中愤然而出的时候,她不停地对着母亲说着对不起。年幼的玛丽雅姆并没有想到,为自己的出生的方式道歉,对她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当她拜托法苏拉赫毛拉给母亲说她想像父亲的其它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毫不意外的,母亲拒绝了,让她只用学会忍耐就好。就是这样,让虽然相依为命的母女俩在之后的时间中产生了隔阂。相比母亲,玛丽雅姆更喜欢那个在抛弃她们母女之后,为了赎罪而每周四来看望她的父亲,扎里勒。那时的父亲在她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慈祥的。直到她等待扎里勒来接她去赫拉特的那一天,她亲手撕去了父亲那虚伪的面孔,心中满溢着悲伤与羞愧地回到她和母亲的泥屋中时,迎接她的只有母亲娜娜在绳子末端晃荡着。尽管在那之前娜娜曾告诉她:“别离开我,亲爱的玛丽雅姆。请你留下,你要是走了我就会死,你知道我是爱你的”对此当时的她沉默不语,不曾想到母亲的那番话竟然是真的。娜娜是爱着玛丽雅姆的,尽管她时常叱骂着年幼的玛丽雅姆,是个讨厌的哈拉米,希望和她没有一点关系,可她的的确确是深爱着她的玛丽雅姆,只是被父亲抛弃,被所爱之人的抛弃,让她彻底忘记了如何去爱一个人,她只能笨拙的通过一句句怒骂,来显示她对玛丽雅姆的关心。因为娜娜本可以把她送人,或者丢进阴沟里,然后一走了之。我想那一天应该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失去了她唯一的亲人。可从此之后她的生活彻底走进了无尽的黑暗深渊。被父亲一家人强迫着嫁给了拉希德,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完全地操控着女人,强迫着她穿着布卡,不在其他男人面前出现。可玛丽雅姆只是默默的承受着家暴、羞辱、奴役。她并不是没有过不满,只是她不知道如何去反抗,娜娜交给她的只有两个字“忍受”。

    莱拉的到来为玛丽雅姆那灰暗的人生带来了一束光。起初她们两个是敌对的,甚至为了一个勺子所放的位置不对而破口大骂,可是从莱拉将她从愤怒拉希德的手中救下,在月光下沉默地喝了三杯茶,吃了一块小甜饼的那一刻起,她们知道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在一个冬日,莱拉希望玛丽雅姆和她和阿兹莎一起离开这个地方,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玛丽雅姆开始想着有一些较为好过的年月在等着她。莱拉和阿兹莎就是她生命中始料未及地生长出来的花朵,她突然觉得,若没有她们,她似乎无法忍受自己已忍受了那么久的生活,她们给她干涸了多年的心灵,重新注入了希望,让她感受到了原来自己在他人的人生当中也可以占据那么重要的位置。

    不知道如何反抗的玛丽雅姆,在拉希德企图掐死莱拉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了忍耐是不会让恶魔醒悟,忍耐只会姑息甚至造就恶魔,她已经忍耐的够久了,终于挥起铁锹狠狠地砸向了拉希德的太阳穴。她为此付出了生命,可她觉得这就是她的终点了,她小时候所渴望的一切,莱拉和她的孩子都给予了她,她让莱拉和塔克里带着孩子永远离开这个战火连天的地方,这个女性所不被尊重的地方。可她还是希望能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刻,看到她生命中的光,在这最后一刻,玛丽雅姆心中燃起了那么多的希望,闭上眼睛,她的心中一片安宁,她得到了爱,终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这样的死去并不算糟糕,对于一段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

    和玛丽雅姆相比,毫无疑问的,莱拉她是幸福的。她有一个完整的充满温情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更难得的是,她不像玛丽雅姆一样是漫无目的得忍耐,她明白自己忍受欺辱和苦痛是为了她和塔克里的孩子阿兹莎。哪怕命运已待她如此残酷,父母死于炮弹之下和生死未卜的塔克里分别,迫于孩子嫁给拉希德。可她还是愿意慈柔的对待生命,哪怕要独自饮泣,吞下所有的苦楚耻辱。这在绝望中燃起的一丝希望,终究得到了回报,那份真挚的情感,终于在这十几年后再次碰撞在了一起。再离开喀布尔的那些个夜里,莱拉总是梦见那个有着赫拉特口音的女人在哼唱着歌谣,每一次梦醒,她总是伤心欲绝。她也时常怀念着喀布尔,不仅仅是因为爸爸曾对她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需要你。”,最为迫切的还是因为玛丽雅姆,那个始终存于她心中的,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光芒的玛丽雅姆

    回到喀布尔的那一天,战争已经结束,到处修着学校教堂,还有美丽的中心花园。她也来不及欣赏这一切,便乘车去了玛丽雅姆度过了十五年岁月的泥屋,在这个破旧的屋子里,莱拉仿佛看见了年轻的玛丽雅姆坐在桌子旁,对她笑着说:“亲爱的莱拉?”在离开这里的时候,她最后看了一眼泥屋,轻声说道:“再见了,亲爱的玛丽雅姆 。”

    莱拉从法苏拉赫毛拉的儿子那里,拿到了扎里勒留给玛丽雅姆的东西,一盘录像带,里面录着玛丽雅姆一直恳请扎里勒带他去他电影院里看的《木偶奇遇记》。还有一封信,里面写满了对玛丽雅姆的爱与愧疚,他一直以为玛丽雅姆没有原谅他,殊不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玛丽雅姆也希望他在某个安全的地方,希望他设法逃过了这场浩劫。他也不知道,玛丽雅姆也曾为1987年拒绝见当时快死了,从赫拉特一路开车过来道别的他而感到难过,因为在那时,玛丽雅姆已经知道她的父亲的确实是爱着她的。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的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贯穿全文的这句话,让我明白,玛利亚姆和莱拉这样美丽的生命,就是让喀布尔闪耀的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啊。可即使是拥有闪亮光芒的她们,也无法令我忘记她们在战争中沉浮挣扎时的痛苦模样。当故事的时间线与我们自己的生命交错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力感。尽管我们同处一个时空,她们却无法享有我们所拥有的平静人生。更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是她们在绝望中燃起的微弱希望。

    这本书,关于不可饶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正如胡塞尼所说,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妇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l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