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关于体重指数计算的文章,阐述了一个值得让我们深思的现象:同一个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在衡量中国人和欧洲人是否肥胖的标准上却存在着较大差异。
何为体重指数?它是衡量人是否肥胖的国际标准,具体公式如下: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体重指数=68/1.752≈22.2。
按照国际标准,体重指数低于18.5是过瘦,在18.5~23.9之间是正常,在24~27之间是超重,在28~32之间是肥胖,高于32就是严重肥胖了。
医学研究者认为,实际上中国人的正常体重指数的上限,应该比国际标准更严苛一点,不应大于22.6。只要超过22.6,就算超重。对欧洲人,则要超过24.9才算超重。
曾经有一项专门针对中国肥胖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大于22.6的中国胖子,其血压、血糖、血脂都比体重指数小于22.6的人要高,但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却显著偏低。
一旦体重指数到了22.6,中国肥胖人群就进入了疾病的预备期,随着指数的逐渐增加,患病的危险性也会逐渐加大。
而在欧洲,体重指数是30的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与体重指数是25的中国人是类似的。就是说,中国人在胖到欧美人的程度之前就已经生病了。
中国的肥胖人群普遍是体形小、体重指数小,肚子大,脂肪大多堆积在腹部和内脏周围。
而堆积在肚子和内脏周围的脂肪,比起其他在胳膊、腿或者躯干部位的脂肪更容易导致血脂的升高。一旦血脂升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就会受到损害。
基于上述原因,根据体重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得出,中国人的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和22之间,大于等于22.6就为超重,大于等于30就是肥胖。
至于中国人的脂肪为什么独独囤积在内脏周围?这要从饮食习惯说起。
我国是农耕民族,主要是草食而不是肉食,而蔬菜五谷,远没有肉类的热量高,这样的饮食习惯就注定了中国人身体的供能和产能,都不如欧洲人。
欧洲人以肉食为主,产生热量较多,身体比较抗寒,冬天也可以穿T恤。但中国人火力没欧洲人旺盛,冬天必须穿着厚厚的棉衣才能御寒。这样的体质导致了中国人会把脂肪更多地用来给内脏保温和供能。
基因的改变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体质也一样。现在人们普遍吃得好了,营养高热量也偏高,中国人以这样的体质,接受高热量的饮食,后果自然很严重。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而糖尿病及所有慢性病的爆发,都和我们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后迅速变胖有关。
幸好,现在有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逐渐向均衡营养又健康的饮食方面发展,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我们的体质都能变得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