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小时候羡慕的年纪,却没有活成当当初的样子”。
以前总是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宁愿种地,每年看天等收成也不愿意去找一份安分的工作。
也就是在最近才懂得原因。
因为老一辈传下来的“本领”曾经也是养活了一家子人。勤奋一点温饱不成问题。
并不是父母不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心甘情愿呆在这个小乡村里。而是还有牵挂。
1.为你铺好路,他们也就老了
父母是耐心最好的人不是么?
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自我催眠。
孩子长大就好了,考上大学就好了,找到工作就好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饭桌上谈笑风生。只有在内心偶有不悦时才会想起身在远方的父母。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最开心的却是万千父母。那些平常忙于工作、半年不见一面的子女们也终于能够在家听自己唠叨。
在我父母身上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的话越来越碎。一句话可能要说个三四遍。
有的时候我会很生气的,脸涨的红肿几乎喊出来告诉母亲这句话刚刚问过了。
看着母亲低沉的脑袋,内心开始自责。
想想当初自己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也丝毫没有嫌弃过我。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名为《那是什么》的短片。
长椅上,年迈的父亲指着不远处树上的麻雀,问身边的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回答:“那是麻雀。
父亲像没有听见似的,反复问了几遍同样的问题。
儿子的语气由起初的温和也变得不耐烦、暴躁起来。
父亲见状,默默回屋拿出一本日记本。
:今天我和不久刚满岁的儿子,坐在一起。他总问我落在树枝上的是什么?
儿子的好奇心非常重 ,哪怕已经说过了好要一遍一遍不停的问。
就这样我回答了21遍麻雀。
我不禁掉下眼泪,恨自己的“不孝”。
2.我是真的不想啃老
最近社会上开始流行很多词汇譬如:妈宝男、巨婴、啃老族。等……
从小到大骨子里的骄傲都允许自己看起来“平庸”。或许是看多了鸡汤类的书籍亦或者领略成功者的精华。
显然我是第一种。
个人而言,非常欣赏美国的政策。18岁成年的孩子们家里断绝一切经济支撑。
刚成年的孩子,早早被扔进“大锅炖”的社会里。鱼龙混杂只有足够的精益救精才能够裹腹。
而对于习惯性“圈养”的我,18岁并没有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反而更任性一些。在学校里和同学隔三差五的打群架。
逃课更是不在话下。父亲经常出入在班主任的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远处就能看到铁青的脸。
20岁的我,终于让父亲扬眉吐气了一把。大办盛宴后,收拾行李踏上了大学之旅。
因为是三本每年学费都要30000元,对我家里来说绝对不是笔小数目。
看着室友们没有因为学费郁郁寡欢而是依旧谈笑风生。
心里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毕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口含金汤匙到达这个世界的”。
踏上了寻找兼职的路上,虽然吃了很多家闭门羹兴幸自己脸皮足够厚终于可以勉强自供生活费。
这一年的我没少“折腾”做过网拍模特。钱都交了却没有接过一单,领导却不见了。在同学的鄙夷下卖过群、写过稿件。
还好并不是所有事情都看不到希望 至少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我是机智的。
月底看看自己余额的不到200元。相比于昂贵的学费却还是九牛一毛。
不得不“啃老”。
计算机课上要求买电脑,生平第一次觉得父母不该在为自己掏腰包。却还是厚着脸皮去跟母亲说。
虽然如愿以偿,但却并不激动。
我反倒从现在开始有能力自己赚钱负担得起学费。孝敬得了父母。
愿时光多给我一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