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致敬家乡的唐有祺、周明镇、黄培康等两院院士!
四、唐有祺院士的社会工作和荣誉
“唐有祺院士在教育和科研上精益求精,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在繁忙的科研工作外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
明哥话音刚落,萍姐递上整理的资料:“我念一下,你听听有没有遗漏?”
“1956年一1993年,担任中国化学会第18和第20-23届常务理事,第22届理事长。
“1983年6月一1988年4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4年,北京大学建立物理化学研究所,他任首届所长。
“1987年,担任了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这是二哥早上刚挖的才露尖尖角的头拨新笋。”明哥指着炒双笋。
萍姐吃了一口:“又嫩又鲜,还有一股清香味,真不错。”然后继续着话题:“1988年4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一1997长达8年担任了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职务。
“1991年,被聘为“八五”计划重大基础项目《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
“1991年,承担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主任的职务。
“1993年3月后又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物理化学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等多个工作。”
明哥频频点头:“你真行呀,快成研究唐有祺院士的半个专家了。”
“近朱者赤吧,在你身边耳听目染,不了解这些,怎配得上你呀。”萍姐俏皮地笑了一笑:“由于唐有祺院士的卓越成就,还被国际组织聘为1984年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13届执行委员会成员。1987年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14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明哥看了萍姐一眼,接过话茬“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1980年,60岁的唐有祺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即我们通常说的院士)。
“1982年,他主持的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7年,他的晶体体相结构与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1年,胰蛋白酶和 Bowman - Birk 型抑制剂复合物系列立体结构研究,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06年,86岁的唐有祺院士主导的使用单层分散型 CuCI /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再一次荣登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萍姐举起酒杯,明哥心领神会地碰杯干了杯中酒。
附百度资料: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现在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有祺于1942年从同济大学毕业;1946年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1950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历任北京大化学系教授、物质结构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首届所长。
唐有祺主要从事晶体体相结构和晶体化学,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和生命过程化学问题,功能体系的表面、结构和分子工程学等领域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