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座美丽的青山下,有一条倚山而居的小村子。村里的人们以在山下开荒种田,收获粮食为生,过着日复日,年复年的平淡的日子。
村子的东头住着一户姓王的老人家,勤劳的夫妻俩盖了四间茅草房,还有厨房和放柴禾的草房。他们在山涧处种着几亩薄田,闲时上山守守猎的,日子虽然清贫倒也过得去。
老人家夫妻二人一共生了三位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家,老三才九岁,正是稚子之期,村上人都叫他小三儿。
两位老人都是勤劳善良耐吃苦的老实人,可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却是好食懒做,贪小便宜的人,娶的媳妇大嫂二嫂也是一样的人,尖酸刻薄,泼辣爱挑是非。他们都极少干活,地里的脏活累活都是由二老日夜操心着,而两个儿子侧是跟着村中的一些浪人吃喝玩耍过日子。
二老常常苦劝老大老二,要勤俭持家好好过日子,却总遭到二位儿子的嗤之以鼻,有时争执狠了,还会抡拳毒打二老。二老均已年迈,见无力再管教了,只好听之任其放流。
村里人都甚是不解,二老勤劳持家,行为良好,却为何生了两个品行如此有损的儿子。
好在小儿子三儿和老大老二不一样,懂得爱护二老。小三儿年龄虽小,却总帮忙二老干活,洗衣,挑水,做饭,给田地里干活的二老送水送饭,上山拣柴火等活都会干。二老见小儿如此懂事,总算老怀略安,把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小三儿身上,对他甚是疼爱。
然而相反,二位兄长和嫂嫂却在盘算着等二老归天后要怎样才拥有家里的全部财产家当。
小儿子三儿在二老的呵护下,度过了虽苦虽累却也算美好的童年。
可惜,这样有亲人爱护的日子却在二年后消失了。
由于长年都辛苦劳作,身体严重受损,加上年纪已大,两位老人家在小三儿十一岁的时候,竟然都染上病先后与世长辞了。
二老临终时始终放心不下年幼的小儿子,虽说自己已经把家产各分配好了,却也深知大儿二儿在他二老走后,未必会遵守二老说过的话,必定会刻薄小儿子。无奈之下老人家只好拜托村里的邻居日后多帮忙照顾一下小儿后,便带着遗憾归天而去了。
小三儿舍不得亲爱的爹娘走了,痛哭不已,想着以后没有爹娘疼爱了,他哭得更伤心了,都哭昏了好多次,让村上的邻居看了也跟着伤心不己。
而老大老二却象征性的掉掉眼泪,大嫂二嫂也是装模作样的嚎啕几下便算孝顺完事了。
才刚把两位老人入土为安的事情处理完,老大夫妇和老二夫妇就马上吵着要瓜分老人留下的家产了。
其实,在以前贫苦老百姓的农户家庭,根本没有什么家产可分。无非就是几间草房子,木床,被子衣服,柜子,布帘,桌子凳子,碗筷水瓢,生产农具等等日常生活之物。
老人家生前盖下的四间正房茅草房,老大老二各占了两间,院子东边的厨房也让他们一分为二了。
小三儿什么也没分到,连住的地方也没有。最后邻居们看不过眼了,就替小三儿讨要,老大老二才叫他住在东边厨房旁边搭的放柴火的一间草房里。
放柴火的草房又小又黑又不透风,里面有用的东西早就被老大老二他们拿走了。
受了委屈的小三儿,自知年龄小争不过哥嫂们,他觉得有个柴火房的窝住已经不错了,起码不用在外流浪,不用刮风下雨时淋着。
(待续下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