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才是天赐的教育良机。 听《勇气读书会》汪琼老师,自身认同和完整带来的成长有感。(二)
社会普遍认为的错误是失败、丢脸,其实是对错误错误的认知,错误机会是资源,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自我的认同,而不是让他们依赖别人的赞扬或观点把错误当成最好的学习资源,经历失败,学会解决问题。老师这样说。
怎么面对错误是我们要重新思考的心理学常识,当我们教育孩子时,有惯性思维,这个可以,那个不能碰,直接指向成功的那条路,孩子就没有遇到困难该怎么办的体验。
我们希望给孩子捷径,我们希望孩子顺利,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问题,可是遇到挫折、打击、困难,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这些。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缺乏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在哪里锻炼,在事情的磨练,我们害怕孩子失败,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功。没有面对困难的体验、经验,没法面对,要么被打败,要么逃避,没学会怎么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当孩子们遇到困难,不知怎样解决,没经历失败,反而给孩子成长造成更大的障碍。生活中总是问题重重,希望孩子有叠加去处理困难的能力。
老师还提到了被家长惯的孩子能力都很弱,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妈宝男,妈宝男这个词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出现的都不明显,只是我们中国常用,所以这种现象看来在我们中国比较普遍,妈宝男的责任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在家长。
比如说,现在的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典型的妈宝男,什么事都依赖妈妈,在妈妈突然去世之后,遇到一些事情就精神崩溃,抗挫能力差,责任感差。而剧中的妈妈就是个典型的重男轻女的,溺爱儿子的妈妈。之所以有妈宝男的苏明成,都是妈妈教育的缺失。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整个社会对教育、对失败、对错误、都应该设立正确的认知,走出大片的心理误区。
汪老师在讲课中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份优秀的家长读书笔记和感悟。家长在笔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太害怕失败,可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负资产。”其实可能不是以前的那个年代,当今或者未来仍然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来共同克服的问题。如果老师和家长都能主动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成长和人生来说,将是多么大的幸运。
这位还有前瞻性的思想和发展性眼光的家长还提到了,“为什么很多人现在的抑症?”就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尝试失败的机会,培养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面对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孩子周遭的环境。
对这位睿智的家长,作为老师来说,我也很佩服,值得我学习。这位家长思想的深度和维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我这个青年教师。可能我接触、教育的孩子比这位家长多,却没有他那样为孩子做深远的打算。就像前一段时间的热播《知否》里用了三四次的台词,“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用在教育上,应该改成“师爱生,则为之计深远。”作为教师我们能为孩子“计”什么?从长远来看可能不是知识的储备和学习的方法,而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和良好性格的养成,虽然这不是老师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但我仍然觉得老师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汪老师说:我们的文化总是逃避问题,回避失败,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比如,我们过年的祝福语都是“一帆风顺,吉祥如意!”心愿是好的。现实是“一山放过一山拦”问题永远是存在的,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成长。所以,害怕错误、害怕失败,这种心理导致失去在失败中得到最宝贵经验的可能,而且最重要的可能会让孩子慢慢地不再敢尝试。
“在失败中得到最宝贵经验的可能”这句话多么的经典又实用,可是有几个家长或老师能真正的懂,并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实例中。我们现实的教育是我们和孩子一样害怕犯错,少平认识到错误的价值和对人积极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孩子尝试的机会,没有了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我有一个姐姐就是典型的代表,阿姨和姨夫都是老师,对姐姐要求严格,希望姐姐事事做好。所以,总是给姐姐提出条条框框的设定,要求姐姐按父母的要求来做,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姐姐失去了很多自主选择的权利,慢慢地姐姐不会自己拿主意了。现在姐姐31岁,至今单身,也成了一名老师,但是,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上,在职业选择和婚恋问题上,父母都责怪姐姐不会自己拿主意,但是这真的快姐姐吗?
我看着姐姐的成长经历,都为姐姐叫屈。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不让孩子拿主意,从而错失了锻炼的机会,孩子长大后,父母有叫孩子必须自己拿主意,没有一个锻炼的过程,就要孩子直接做好。这可能是为人父母的失败,也是教育的失败。我在旁边看着无能为力,只希望我不做阿姨这样的老师和父母。
听了汪老师的这一堂课,真的对我来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反思自己带着学生匆匆往前走的时候,孩子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觉得自己日常的工作中,虽然忙碌也劳累,但是并没有像汪老师这样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这让我感觉惭愧。听这堂课当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广博的知识或者深度的思考,都让我觉得自愧不如。但是,光惭愧也是没有用的,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我要常常的读书、思考、反思,我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想领孩子们走得更好、更远,我会为之努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