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作者: 空谷幽兰_aa95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20:41 被阅读0次

一直以来,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叶圣陶的语文课》一书将先生的“大语文”理念分为三个单元阐释:第一单元为阅读与指导,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训练学生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第二单元为写作与指导,较完整地体现了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第三单元为文学鉴赏,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

一、养成阅读习惯

孟德斯鸠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每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 就像是与作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的交流。我们借着他的眼睛欣赏世界的风景、寻找尘世的宝藏,感想他的感想,又悲喜他的悲喜。

广泛得说,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拓宽眼界、提升素质、促进发展,也可以填补空虚、充实内心、舒缓紧张焦虑、给予宁静、希望和勇气。如果聚焦于教育,阅读也是学好语文乃至其他所有学科的根基。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叶圣陶先生如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源源不断的大量阅读输入,才有有效的表达输出。

二、训练写作技巧

语文课程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作为语文考卷中分数占比最高的压轴题型,写作在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老师都会教给学生的一种常见的“凤头—猪肚—豹尾”写作结构,其实出自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也被称为“六字法”,传承至今。文章开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采;主体部分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结尾要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潇洒。以此为文章搭建起一副坚实的框架。

除了框架,一篇好的文章还需要灵魂。它或许唤醒了思考和理性,如重锤于混沌空茫间砸出一道缝隙,使读者心间自此获得清明;又或许牵动了一些压抑的心绪,让读者得以窥见平静表象下隐藏不能、小心宣泄的深沉感情。

毕竟作文,就是用文字把心切开给世人看。

三、培养鉴赏能力

与阅读与写作相比,文学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普遍是一个不甚重视又相对模糊的模块,甚至无法在百科中搜索到它明确的定义。所幸叶圣陶先生在书中给出了文学鉴赏最基本的要素——想象力。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文学作品也遵循这一定律。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有些源于作者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读者可以通过相同相似的经验领会作品。而其他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对应的内容,只能依靠想象力去领略,而这部分内容通常占多数。因此想象力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难以发展。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的人物的形象。“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结语

《叶圣陶的语文课》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解决了“知行”之间的过渡问题。内容实用、观点精妙,书中提出的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训练缜密的思维方式等概念,不只适用于语文学习,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有所启发与助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qq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