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中毒及解救

作者: 木蝴蝶f876954a79 | 来源:发表于2022-11-23 07:42 被阅读0次

研究证实,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的作用,但其毒性很大,其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

中毒时间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时间长者一两小时,开始见口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不齐,ECG(心电图)提示多发性室性早搏,严重者可突然死亡。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过量及饮用附子(包括乌头)酒制剂等。

附子中毒的解救方法

一、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

二、对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

三、电击转复。

四、相应对症治疗。

五、中药解救方:金银花30克,绿豆100克,生甘草60克,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克,必要时可服至500克。

怎样避免附子中毒

一、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二、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三、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应用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克;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克;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9克。

四、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再放入其他药中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过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见吕兰薰等著的《常用中药药理》,陕西科技出版社)

五、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降低。此3味药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十禁三问”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一、面赤不用;二、舌质红、苔黄不用;三、谵语烦躁不用;四、尿少色赤不用;五、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都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元的)。六、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的病人勿用;七、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八、妊娠期勿用;九、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十、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等同用。

“三问”:即问患者服用附子后睡眠如何、尿量多少、动静状态。简而言之,患者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

相关文章

  • 附子中毒及解救

    研究证实,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的作用,但其...

  • 医案:附子中毒

    https://mp.weixin.qq.com/s/PjJd7b3JSXf4C-RcdVdI5g 上周,我写了一...

  • 吃中药后口麻、脸麻、心慌,可能是附子中毒了,绿豆汤是首选啊。

    撰稿 │医瞳君 医瞳君不知道绿豆为什么能解毒,尤其是解附子中毒,医瞳君曾经见过两例附子中毒的案例,今天可以跟大家分...

  • 附子食用不当会中毒

    近日来觉得要祛祛寒,宾馆里有我从家带来的姜汁,从药店买的附子,捡了几片洗洗就泡水杯里了,下午六点才想起来喝。。。 ...

  • 2018-11-21

    今天上了药理实验课,一共做了4个实验(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心得安提高心肌耐氧力的作用、硫酸链霉素的急性...

  • 【急救常识】中毒与急救(转载)

    柯南中常出现中毒死亡的案例,所以我找到一些关于中毒与解救的东东,给大家参考参考。 1、氰化物(木薯、杏仁、桃仁、梅...

  • 7月4号附子(续)

    1、附子中毒的感觉,舌根发麻,四肢末梢有一点点麻。严重的是躺在床上动不了,差不多是一个小时会恢复。中毒喝点蜂蜜水或...

  • 附子植物及功效

    基本信息 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 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

  • 三十四,附子及附子茯苓类方

    附子类方 东子: 附子之长:凡阴证,必用附子,此为定理,推之不移,摇之不动。附子性热,升温基础体温,凡低体温症,即...

  • 儿童意外损伤与急救之中毒(食物中毒)

    儿童意外损伤与急救之中毒(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误食含毒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附子中毒及解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to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