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吗?
不是的
为什么呢?
成功=能力+运气
换句话说,运气在成功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究竟是多少呢?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个例子来说,考试就是能力占绝大多数,运气占极小的比例;而绝大多数的赌博游戏都是运气为王,能力基本没用;大多数事件没有以上两类这么极端,比如篮球里的手感,运气好的时候手感来了,怎么投怎么有,手感糟糕的时候怎么投也投不进。
所以当你出了校园你会突然发现并不是所有事都是付出就要有收获的,就算你复习的好,可能还会拉肚子,还会在赶考的途中出问题,只是概率很小。
那在现实世界中,与“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相反的坑是什么呢?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即所谓的命运论。
我在考研的时候,就掉入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这个坑。
我报考的是一所985的院校,初试成绩已经出了,分数并不高,但是排名是专业第二,我清楚的意识到考出这个排名是运气的原因,但是我却掉入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的坑,追根溯源就是陷入赌徒谬论里(以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机会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把学到的概率论知识抛之脑后,以为自己初试运气好,复试运气也会好,可以顺利的通过复试,结果就是没有认真的准备复试,以一名之差没有被录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觉遗憾。
价值观决定方法论,我们既然知道了真实世界中运气的存在,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学习生活中,能力对我们的影响更大,而在投资的领域中,运气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要分辨做过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哪些属于能力影响大的领域,哪些属于运气影响大的领域。在能力的领域努力勤奋,在运气的领域,什么都不做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清你正在做的事情的所属领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看我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没有分清这件事所在的领域,把应该是能力的领域归类到运气的领域,没有付出应有的努力,最终没有录取,所以说分清所做事情归属的领域,然后按照对应领域的方法论指导行动,在能力的领域运用运气领域方法论是不行的。
在我们进行投资的时候,我们也要分清投资的能力领域和运气领域,在投资之前,我们在选择的这个阶段,属于能力的领域,比如投资股票,我们要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要分析行业的情况,要分析趋势(看两个周期以上),组成投资组合,才能最终确定投资对象,而投资完以后,我们就要买定离手,最要什么也不要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因为投资以后就属于运气的领域。
如果一件事失败的话,我们也应该对失败的原因分类,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还是单纯的因为运气的原因,能力不足的话就不断地刻意训练自己的能力,因为运气的话就放平心态。
那我们如何在这两个领域自由的穿梭
一是分清这两个领域的界限,不同领域践行着不同的方法论
二是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你想同样几万的亏损,可能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和工作几年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要不然怎么会有大学生因为被骗几千的学费而自杀的呢。 又比如一个一直努力的人,他做了一些尝试,成功的概率虽然不大,但是他持续地成长,即使没有成功,其实也是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所以说”越努力越幸运“。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