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兄弟情,是阿米尔的反思与自我救赎。胡塞尼的另一部作品《群山回唱》,旨在“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跨越了三代人的故事,读来扣人心弦。
十一国庆假期回家开始第二次阅读《群山回唱》这篇小说,战线拉的有些长,截止到近日终于读完。我总觉得胡塞尼的作品,有种强大神秘的力量,总能揭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刻意隐藏的一些东西,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这部作品,跨度很大,每个章节里发生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刻画的人物也多种多样。我常常因为忘记某个人是谁,反复的去前面读过的章节翻找,或者对新出现的人名做一下记录。为什么小说的的开篇是以父亲给孩子讲的一篇神话故事开始,这个在一开始我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读完第二章后,我终于明白了,故事里的情节就正好发生在了阿仆杜拉和帕丽的身上。只不过故事终究还是和现实生活不一样,有些事一旦发生了我们就永远不会再忘记……
小说里的一些文字读完后让人产生心痛的悲情,但一些关于环境的烘托总是恰如其分,描写的特别精彩。关于阿仆杜拉和帕丽之间兄妹之情,是小说的一条主线,也是作者最想表达和塑造的情感,当然也是让我记忆最为深刻最感同身受的地方。另外还有龃龉不断但却紧密相连的表亲之情;终至密友,纳比和主人瓦赫达提之间的主仆之情;以及在战争中,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对受害者的承诺……自己都记不清作者是写了多少个小故事,中间出现了多少人物。我尽力回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尽量把她们的人物关系串联在一起,拼成一条完整的故事链。
父亲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了一条不齿的捷径——牺牲掉了小女儿帕丽,把她送给了别人,我想父亲的心里终究会有忏悔和悔恨吧。纳比舅舅因为在其中牵线,把帕丽送到了主人家中,生命的最后,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帕丽的自责与忏悔。当然,不得不说的是我敬佩纳比对主人的忠诚,在主人生病的那段时间,不离不弃的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最后。忏悔与救赎似乎在这篇小说中,反复被提到,这样的话题总会在不经意间打破埋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颗种子,引起我们感情的共鸣。最让我感动的情节还是阿仆杜拉和帕丽之间的兄妹之情。特别有趣的地方是阿仆杜拉的女儿也叫帕丽,和自己的妹妹重名(或许是哥哥对妹妹怀念的一种方式)。等待了58年的久别重逢,却是阿仆杜拉的中风,他终究还是忘记了她。重逢的那段描写,让人感到既激动、又心酸。帕丽没有想到,终有一天哥哥会忘了自己,会把自己当做陌生人看待。不过在帕丽的心里,能够再次相遇,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陪伴哥哥,已经是一种幸福和满足。她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那种东西,也终于在跟哥哥的见面中得到释然。小说的结尾处,有些梦幻,作者又在以一种做梦的方式,让兄妹两人回到了孩童。小小的年纪,明澈的眼睛,结结实实的身子骨。她们躺在一片高草中,置身于苹果树的树荫下,一树花开,满枝吐焰……清澈、灿烂,梦中一切都同时来到了。
色彩斑斓的羽毛,此起彼伏的大山,一个又一个如梦如幻的故事。这些东西似乎寄托着作者的一些情感,在这篇小说中反反复复的出现。
结束一本书,一段故事,总会让人有些留恋。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比故事里分配给我们的角色更要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