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板块的第二个主题面积与周长over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三位将军能征善战,多年过去国王决定奖赏这三位将军,于是跟三位将军说:“明天日出到日落之间,你们用脚从哪里出发回到哪里,所有走过的地方就是我会封赏的土地”
于是第一位将军第二天一早出发了,他走过了森林,农田,还有矿藏,他想着再多走一段再多走一段……就这样他在日落之前没有回到起点。
第二位将军第二天也出发了,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过了前一位将军走过的所有地方,并且在日落之前回到了起点。但是他能够得到封赏的土地吗?
第三位将军,第三天一早抻抻懒腰,打打拳又晒晒太阳,随后不急不慌的出发了。他只有了一个小小的圆圈。国王仅仅给第三位将军封赏了土地。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引出来“周”这个定义。周,周长和周长公式不能混为一谈。从一个图形任意一点出发,沿着边缘前进回到起点这就是周。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说出来什么是周长。
第二个故事(先让孩子们用同样数量和大小的小方块随便摆出一些图形)。每个人的课桌都是一片牧场(课桌一样大),每个人养了一样数量的羊,每天被吃掉的草也是一样的,桌面上现在呈现的图形就是羊吃过草后留下的牧场。请问大家牧场留下的草大小一样吗?
第一天所有人都说一样,他们认为一样的小木块数量一样,就等于大小一样!随后我抛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到底有多大?
大家纷纷拿出来格尺,测量后说有20cm的,18cm的…但是这些都是长度,好像硬跟大小凑一块说不通。又拿出格尺继续量,测量了所有小木块的周长……此时介绍了面积的测量参照物-一平方厘米、一平方米。
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大家的牧场余下的草地数量一样大小确定是一样大?转折点出现了,此时孩子认为不一样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所有人当晚回家努力的剪纸,摆正方形,到底能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呢?

隔天答案揭晓!当然是大小一样了!但是有一样是不同的,周长不同。
孩子经过这些天的操作观察得出关于周长和面积的结论如下:
1,同样数量的正方形,露出来的边的数量越多,周长越长;
2,周长就是测量一个封闭图形的一周;
3,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是(长边+短边)✘2,或者是长边✘2+短边✘2
4.面积其实就是横着摆的单位正方形水量✘竖着摆着的正方形数量(二年级乘法学习的方式)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从陌生到知道这一步已经完成,后面我们将继续从生活中出发运用起来,努力奔向熟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