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恋类型:安全性:人群中占60%。
焦虑型:占20%,早年母亲回来的时候会有各种表现,母亲回不回来都哭,
焦虑矛盾型:孩子母亲回来还会打母亲。
抑郁回避型:早期养育母亲过度回避,例如养育者有重度抑郁症,边缘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母亲,会养育成年后对亲密关系回避的人。母亲回来与不回来都不理睬,就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习得性无助。
2:症状如何瓦解?
精神分析是把自我筛查机制降低,分析的越深,就越像做梦状态,防御减轻,压抑的东西就会出来,这个症状就会减轻(有能量灌注在里面,让这个能量撤回,这个叫转移性的好转,不是真正的好转,分析的越多,意识就开始向潜意识前进)分析的越深,分析家就会进行诠释,这就是潜意识意识化。
当来访者说同年的害怕的事情的时候,是接近童年创伤的情境的,是非常害怕的,但说出来之后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所以,分析师遇到的就是阻抗。当来访者进行自由联想的时候,不是治疗的开始,是治愈的开始。
3:自体心理学的转移不是指向一个人,是人格方向。
再养育观点:扮演一个好母亲,重新养育来访者一遍,实际上是没治疗好。再养育的观点是扮演一个母亲来满足来访者对来访者好,这时候就会出现两个问题。
A:来访者浮现的东西,即刻满足之后,会让来访者变得很退行,因为来访者早年和养育人之间的很多缺失,会对咨询师产生很多的期待和希望。那么整个分析的过程就变成了建立现实关系的过程了,会突破界限,建立现实的关系。
来访者为什么会对分析师转移呢?因为分析师说的少,做的少,来访者对咨询师就会有很多的想象空间,转移就会发生,假如咨询师做的很多,指导的很多,对来访者很好,就会导致来访者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面的东西被抑制了,和来访者现实中的关系取代了潜意识东西的浮现。
假如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的理想化。那么来访者在现实中的关系就变得不现实了,因为现实中没有谁打一个电话,别人就会满足。来访者刚开始会很开心,但之后来访者就会发现两件事情,第一,这个咨询师总会有自己的生活的,自己的观点,不可能真正的像早年的母亲那样的,就被咨询师套牢了,就会完全依赖这段关系,依附这个人生活。第二,来访者会认为分析的这个过程是真实的过程,来访者现实生活中有任何问题都会打电话预约,意味着来访者者的现实生活被渗透了,这时候来访者整个现实感就被瓦解了,之后来访者就会以为这是应该的生活,假如他带着这种模式去现实生活,他会发现,这行不通的,这会让来访者进入一个很灾难化的过程中。因为母亲也会随时随地离开,所以一个好的依恋关系是在设置下完成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满足他的意识,而是揭示他的潜意识。
内化客体是先修通,在内化。
认知疗法是让来访者的意识变得更加具有适应性,更彻底一点是改变来访者的潜意识。
咬人是攻击驱力,在口欲期这是爱的表达。
对于女孩子,过早激活青春期之前性欲带会导致成年后性受虐,这和依恋及亲密联系在一起的。
4:关于自恋暴怒
传宗接代是保存物种,这也是和自恋有关系的。
1岁左右会有物品占有欲,被抢之后会大哭,这是自恋暴怒。
高中的孩子会喜欢画漫画,假如父母不让孩子画漫画,孩子功课会下降。不在于画漫画本身,而在于父母不让孩子画漫画,孩子的心思全部都在漫画上面了,也会暴怒,用不上学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自尊感,因为画漫画会让孩子有胜任感。
5:自体心理学也是潜意识到意识化的过程,但和精神分析稍有不同,自自体心理学是经有恰到好处挫折,对创伤情节的诠释。比如咨询师说,你和你母亲的关系有待改善。这时候来访者会比较暴怒,因为男方者早年的自恋被他母亲重度的打压,来访者会理解为咨询师和母亲是一伙的,这意味着咨询师贬低了来访者。这也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挫折,也是因为咨询师没有理解到来访者。假如咨询师退后一步说,第一步:当我这样说你母亲搞好关系的时候好像你被误解了,就想在你内心,你希望我能更好的理解到你,而不是和你妈站一条战线。第二步:起源性解释,如来访者能接受,进一步说,好像你早年当你拿到一个很好的成绩的时候,你是不希望母亲这样对待你的,实际上你是希望母亲和你一起享受这种成就感,这个成绩实际上是真不错的。
6:客户特认为自恋是人的本质,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自恋需要。
婴儿一出生是全能感的自恋,当孩子站起来的时候,他的夸大自体就出来了。
身体自体,抚触一个人的灵魂进入他的身体,很类似与咨询师去做span,被来访者虐的很厉害的时候,去做按摩。
孩子的镜映需要,孩子拿着东挥舞的时候是需要大人去回应的,孩子看父母笑一下,父母也会笑一下,温尼科特有一句话,孩子仰望他的母亲,孩子在母亲眼睛里看见他自己。
养育着给孩子的回应,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自体客体经验。
客体是指一个具体的人,或者想到一个人,他的影子,这个人是客体。镜映更多的指母亲,理想化更多的指父亲,成年后也会投注在别人身上。
假如孩子哭了,继续不给孩子镜映回应,孩子就会进入回避的状态,隔离和世界的关系,父母不给孩子链接孩子会痛苦,就会把痛苦隔离掉,隔离掉的方法就是把关系隔离掉,假如一直不给回应,导致成年后在关系中变得非常冷漠。
当孩子的夸大自体被满足后,就会产生自体的凝聚性,凝聚成功后就会形成雄心,报复心,这种需要贯穿一生,只不过是越来越少。
当发展成功之后,就会发展自己的第二个面向,理想化自体,是指到1至2岁后,发现全能感不见的能解决所有的事情,就会和爸爸妈妈这个强有力的人融合(父亲是理想化融合的重要人物),变形的来满足自己的自恋。夸大自体是我最好你们要回应我。理想化字体是你最好,我和你待在一起,我也会变好。理想化的表现是骑大马,喜欢被抛起来,骑在父母的头上,或者抱着,走路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
潜意识里的力比多会灌注在很多东西上,会有任何种不同的症状。
理想化失败之前镜映是成功的,或者镜映失败投注在理想化上。
夸大,理想化自体在恋爱中经常出现,例如,被爱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公主和王子,例如,钻石之类的广告,互相被投射,全能感。
0至10岁很重要,人,从恋爱理想化中出不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可能是他小时候理想化出了问题,之前只是一点点小问题,但是在亲密关系中扩大了。
小男孩的玩具恐龙,可能是他理想化的影子,也可能是他夸大自体的影子。
我们拒绝开追悼会,是我们在精神层面认为这个人还活着。
7:自体心理学认为,人才是人类的本质。客体心理学认为,关系才是人类的本质。关系只是促进个体存在的一种工具而已。
网友评论